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 隙出血(sSAH)急性期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SAH)急性期患者采取經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接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桡动脉途径全血造影术,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5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未见手部缺血麻木、桡动脉搏动消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急性期;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8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1-134-02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及死亡率,及早诊治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因为图像清楚,再加之具有较高阳性检出率,因此被视为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主要方法[1]。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患者,其中,30例男患,22例女患;年龄32岁-70岁,均龄值数(50.68±3.51)岁。
1.2 方法
检查方法:①术前评估:术前,所选患者均接受Allen试验,也就是手术操作人员双手同时对患者右侧尺动脉、腕部桡动脉同时按压,告知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张开手指,共5次,一直到手掌发白,松开后压迫尺动脉,继续保证桡动脉压迫,后对手掌颜色变化密切监测。如果手掌颜色在10s以内恢复正常或者变红,则表示桡动脉与尺动脉侧支循环良好,也就是Allen试验阴性,表示能够开展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如果患者手掌颜色超过10s依旧为苍白,则表示Allen试验呈阳性,说明手部尺桡动脉交叉代偿不理想,禁止进行桡动脉途径检查;②详细操作如下:协助患者选取仰卧体位,伸直外展右上肢,传递点为右侧腕部骨茎突内侧近端1.5cm-2.0cm桡动脉波动显著位置,于该部位常规消毒并铺放消毒湿巾,过伸右手腕,通过2ml的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利用Seldinger技术实施桡动脉穿刺,成功穿刺后,沿穿刺针将软头直导丝置入到肱动脉。穿刺针退出后,沿导丝置入5F桡动脉鞘,将导丝拔出后,将200μg硝酸甘油注入到鞘管内部,避免血管痉挛。加压常温0.9%氯化钠对造影导管与鞘管常规冲洗,未进行全身肝素。利用0.035英寸超滑泥鳅导丝使5F猪尾造影管提高到主动脉位置,将导丝拔出后实施主动脉弓造影,明确双侧颈动脉、头臂干、双侧椎动脉开口与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状况。然后,在超滑泥鳅导丝辅助下将5F猪尾造影管缓慢退出,并在其辅助下,分别在左侧椎动脉和双侧颈动脉中置入5F Simmons-3型造影管,然后实施DSA,结束造影后将影管拔出。若左侧颈总动脉从头臂干开始,也可以利用5F Ver单管造影管实施检查。最后,在超滑泥鳅导丝引导下于右侧椎动脉开口位置置入5F Ver单弯造影管,并实时右侧椎动脉造影。完成后,将造影管缓慢拔除。术中对患者腕部、手部血运状况密切观察,结束后及时将桡动脉鞘拔除,部分加压包扎桡动脉,平均半小时对右手血液循环状况进行1次观察,若右手呈现青紫色或者暗红色,再或者患者主诉右手麻木,则将压迫止血松解。通常情况下,于术后6小时后将止血器解除,并对穿刺位置实施局部消毒,后放置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具体检查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实验数据准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检验值为x2,两组比较采用P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5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均取得成功。其中,造影导管导入双侧颈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分别有27例和25例,均成功实施颈总动脉造影或者颈内动脉造影;47例实施右侧椎动脉开口造影,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开展右侧锁骨下动脉造影;40例左侧椎动脉造影,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2例,调整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前壁疼剧烈,通过热敷后疼痛减轻。未见手部缺血麻木、桡动脉波动消失等并发症。
3 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发病急,疾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及早诊治尤为重要。
传统DSA检查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其通常选择较粗的血管管径,位置浅表,而且相对恒定,大部分造影导管置入到弓上血管中相对通畅,但是伴有部分不利因素,例如,术后穿刺侧下肢需严格控制制度,时间大约12-24小时,造成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增加了排便、排尿难度,与此同时,长期固定一种姿势造成下肢血栓形成风险提高[2],此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穿刺创伤小、血管位置浅表、安全性高等特点,而且术后未对体位显著限制,具有良好 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腰大池引流或者腰椎穿刺引流而言,通常未严重影响[3]。由本次实验结果分析,本次研究所选5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未见手部缺血麻木、桡动脉搏动消失等严重并发症;可见,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未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诊治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而且未见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洪孙权, 官秀英, 周帅,等. 脂蛋白(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关系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8, 17(1):84-87.
[2]王永. 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18):55-56.
[3]苗贺. 3H疗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效果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11):113-114., http://www.100md.com(汤静)
【关键词】急性期;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8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1-134-02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及死亡率,及早诊治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因为图像清楚,再加之具有较高阳性检出率,因此被视为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主要方法[1]。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患者,其中,30例男患,22例女患;年龄32岁-70岁,均龄值数(50.68±3.51)岁。
1.2 方法
检查方法:①术前评估:术前,所选患者均接受Allen试验,也就是手术操作人员双手同时对患者右侧尺动脉、腕部桡动脉同时按压,告知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张开手指,共5次,一直到手掌发白,松开后压迫尺动脉,继续保证桡动脉压迫,后对手掌颜色变化密切监测。如果手掌颜色在10s以内恢复正常或者变红,则表示桡动脉与尺动脉侧支循环良好,也就是Allen试验阴性,表示能够开展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如果患者手掌颜色超过10s依旧为苍白,则表示Allen试验呈阳性,说明手部尺桡动脉交叉代偿不理想,禁止进行桡动脉途径检查;②详细操作如下:协助患者选取仰卧体位,伸直外展右上肢,传递点为右侧腕部骨茎突内侧近端1.5cm-2.0cm桡动脉波动显著位置,于该部位常规消毒并铺放消毒湿巾,过伸右手腕,通过2ml的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利用Seldinger技术实施桡动脉穿刺,成功穿刺后,沿穿刺针将软头直导丝置入到肱动脉。穿刺针退出后,沿导丝置入5F桡动脉鞘,将导丝拔出后,将200μg硝酸甘油注入到鞘管内部,避免血管痉挛。加压常温0.9%氯化钠对造影导管与鞘管常规冲洗,未进行全身肝素。利用0.035英寸超滑泥鳅导丝使5F猪尾造影管提高到主动脉位置,将导丝拔出后实施主动脉弓造影,明确双侧颈动脉、头臂干、双侧椎动脉开口与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状况。然后,在超滑泥鳅导丝辅助下将5F猪尾造影管缓慢退出,并在其辅助下,分别在左侧椎动脉和双侧颈动脉中置入5F Simmons-3型造影管,然后实施DSA,结束造影后将影管拔出。若左侧颈总动脉从头臂干开始,也可以利用5F Ver单管造影管实施检查。最后,在超滑泥鳅导丝引导下于右侧椎动脉开口位置置入5F Ver单弯造影管,并实时右侧椎动脉造影。完成后,将造影管缓慢拔除。术中对患者腕部、手部血运状况密切观察,结束后及时将桡动脉鞘拔除,部分加压包扎桡动脉,平均半小时对右手血液循环状况进行1次观察,若右手呈现青紫色或者暗红色,再或者患者主诉右手麻木,则将压迫止血松解。通常情况下,于术后6小时后将止血器解除,并对穿刺位置实施局部消毒,后放置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具体检查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实验数据准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检验值为x2,两组比较采用P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5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均取得成功。其中,造影导管导入双侧颈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分别有27例和25例,均成功实施颈总动脉造影或者颈内动脉造影;47例实施右侧椎动脉开口造影,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开展右侧锁骨下动脉造影;40例左侧椎动脉造影,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2例,调整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前壁疼剧烈,通过热敷后疼痛减轻。未见手部缺血麻木、桡动脉波动消失等并发症。
3 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发病急,疾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及早诊治尤为重要。
传统DSA检查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其通常选择较粗的血管管径,位置浅表,而且相对恒定,大部分造影导管置入到弓上血管中相对通畅,但是伴有部分不利因素,例如,术后穿刺侧下肢需严格控制制度,时间大约12-24小时,造成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增加了排便、排尿难度,与此同时,长期固定一种姿势造成下肢血栓形成风险提高[2],此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穿刺创伤小、血管位置浅表、安全性高等特点,而且术后未对体位显著限制,具有良好 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腰大池引流或者腰椎穿刺引流而言,通常未严重影响[3]。由本次实验结果分析,本次研究所选5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未见手部缺血麻木、桡动脉搏动消失等严重并发症;可见,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未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诊治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而且未见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洪孙权, 官秀英, 周帅,等. 脂蛋白(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关系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8, 17(1):84-87.
[2]王永. 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18):55-56.
[3]苗贺. 3H疗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效果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11):113-114., http://www.100md.com(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