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编号:13437579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12期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取计算机随机编号方式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分别给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統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分别为(6.68±2.25)分、(32.15±1.80)mm、(70.35±2.25)mm、(1.68±0.8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功能障碍,促进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稳定运动节段,改善病症。

    【关键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段脊椎骨折;后外侧植骨

    【中图分类号】R68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89-02

    胸腰段脊椎骨折是多由外力所致的骨折疾病,严重损伤患者脊柱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甚至是神经功能,损害患者身心健康。本次研究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中,筛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胸腰段脊椎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手术禁忌症,认知功能障碍。采取计算机随机编号方式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0-60岁,中位年龄(35.10±5.22)岁,胸腰段脊椎骨折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其他分别为8例、18例、4例,据DeniS分类标准:爆炸型、安全带型、压缩型、骨折脱位型分别为10例、6例、8例、6例;实验组中有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1-61岁,中位年龄(35.12±5.24)岁,胸腰段脊椎骨折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其他分别为8例、19例、3例,据DeniS分类标准:爆炸型、安全带型、压缩型、骨折脱位型分别为10例、5例、9例、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常规心电监护,复合麻醉,气管插管,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采取X线确定进椎弓根螺钉的点,采取椎弓根探针插入探测,拧入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后固定,之后负压引流,缝合切口。

    给予实验组患者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取骼后上棘骨组织,处理后外侧骨面,植入骨床,负压引流,缝合切口,术后逐步进行腰背肌,直腿抬高锻炼,术后1个与开始离床活动,术后10-18个月将内固定物取出。

    1.3 观察指标

    ①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估,总分30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②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近年来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外力作用导致,引起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响脊柱胸腰段特殊的生物力学行为,损害脊柱功能,腰椎稳定性[1]。

    临床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多采取复位内固定融合方法,促进患者腰椎稳定性恢复,腰骶部生物力学功能改善,重建脊椎正常序列,减轻受压神经症状,促进损伤椎体与邻近椎体融合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具有显著的矫正和固定效果,可对损伤椎体施加轴向撑开力,促使脊柱高度恢复,通过伸展后纵韧带促使移位骨块复位。而后外侧植骨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有效稳定运动节段的优点,与内固定术一同进行,可促使植骨更好融合,提高固定坚固性,减少机械性损伤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2]。本次研究中,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分别为(6.68±2.25)分、(32.15±1.80)mm、(70.35±2.25)mm、(1.68±0.8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贺爱军[3]研究相符,说明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取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功能障碍,促进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稳定运动节段,改善病症。

    参考文献:

    [1] 吕洪福,孙逸夫.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180-181.

    [2] 付伟标.胸腰段脊椎骨折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1):105-106.

    [3] 贺爱军.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1):57-58., 百拇医药(冯文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