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功能康复训练并用治疗偏瘫的体会
摘要:偏瘫即半身不遂,现称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是中风的一种临床症状。本病多有气虚血瘀、经期阻止、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一般为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行动困难,轻者手无握力,足软无力。有的伴有语言不利、口歪流涎。重的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关键词:针灸 功能康复 偏瘫 治疗
目前,患此病的人颇为多见,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能回归社会。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进行针灸与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此病,疗效颇佳。兹略述一己之得,以供同道参考。
一.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
1.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2.配穴:上肢;肩髎、肩外俞、阳池、后溪、手三里:下肢:腰阳关、白环俞、秩边。
, 百拇医药
3.随证选穴: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菱;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麻木、拘挛加八风、肌肤麻木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
(二).功能康复训
1.良肢位摆放。
2.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有氧训练、起立床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
3.作业疗法。
二.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主诉:血压增高10年,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小时。急诊抬入病房,住院检查诊断为“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神经系统检查: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0级,左侧深浅感觉消失、膝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未引出。急性期治疗:绝对卧床,避免头部震动,减少搬动、吸氧、良肢位摆放,给予降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支持、保护胃粘膜等药物及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病情稳定后,以恢复患侧的肢体功能为主,给予针灸恢复患侧的肢体功能为主,给予针灸疏通经络,恢复患肢的肌力、肌张力,辅以床边关节松动,防止关节粘连、拘挛。针灸治疗两疗程后,患肢肌张力增加,增加功能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有氧训练、起立床训练、平衡功能训练、作业疗法等。在康复过程中,及时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坚持训练,并告知家属密切配合,要求患者把康复训练融入到生活中循序渐进。经过近半年的综合治疗,患者患侧肢体协调性运动较充分,手指能伸展、屈曲,对指功能基本完成,手指功能综合评价6级;能独自行走(异常模式)。上田敏分级:左上肢10级,左下肢9级。达到治疗目的:患者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 百拇医药
三. 讨论与体会:
中风偏瘫的恢复有很强的时效性。一般而言,在中风后三个月内是恢复的黄金阶段,此时恢复是最关键的,六个月内也有较快的恢复。之后至二年内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治疗效果较慢。中风从中医角度分析,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恢复阶段以经络病变为主,配合针灸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经络,能通经络、调气血。阳主动,肢体运动障碍,其病在阳,故在选穴上取手足三阳经的腧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正气旺盛,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故在三阳经中取阳明经为主。偏瘫迁延日久,患肢往往发生广泛性的筋肉萎缩或强直拘挛,根据上下肢循行路线,分别选用手足三阳经的要穴,目的在于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促进康复。在针灸治疗偏瘫的同时,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恢复,近些年康复医学就由此而生,由传统功能锻炼的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肢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康复,还能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功能康复训练就是康复医学的一部分。偏瘫的恢复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代康复医学把中风的偏瘫恢复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康复,一种是有康复介入的康复,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学都非常强调中风后的康复介入。康复介入,脑中风患者就能够及时得到康复医师的正确指导,采用各种康复治疗的手段,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中,特别注意良肢位摆放,纠正异常模式,改善肌张力,防止肩关节、髋关节后撤。基本的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这时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关节松动属于被动运动,防止关节粘连、挛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感觉反馈;运动疗法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从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有氧训练能提高全身耐力和心肺功能,改善机体代谢,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锻炼方式;平衡功能训练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提高患者做站和运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作业疗法是生活自理动作训练,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能力。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强正常活动患侧肢体及躯干功能,严格掌握适度的康复训练,防止训练过度,造成意外,禁止蛮干乱来,挫伤筋骨;训练中应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关节滑脱、关节僵硬粘连和肢体挛缩等后遗症;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康复医师及家人应多与患者沟通,日常生活方面融入康复理念,要学习使用辅助及简单工具。康复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让患者从心理上、生活中接受并认识到康复的意义,增加康复的信心。., 百拇医药(杨雪玲)
关键词:针灸 功能康复 偏瘫 治疗
目前,患此病的人颇为多见,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能回归社会。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进行针灸与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此病,疗效颇佳。兹略述一己之得,以供同道参考。
一.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
1.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2.配穴:上肢;肩髎、肩外俞、阳池、后溪、手三里:下肢:腰阳关、白环俞、秩边。
, 百拇医药
3.随证选穴: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菱;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麻木、拘挛加八风、肌肤麻木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
(二).功能康复训
1.良肢位摆放。
2.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有氧训练、起立床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
3.作业疗法。
二.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主诉:血压增高10年,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小时。急诊抬入病房,住院检查诊断为“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神经系统检查: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0级,左侧深浅感觉消失、膝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未引出。急性期治疗:绝对卧床,避免头部震动,减少搬动、吸氧、良肢位摆放,给予降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支持、保护胃粘膜等药物及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病情稳定后,以恢复患侧的肢体功能为主,给予针灸恢复患侧的肢体功能为主,给予针灸疏通经络,恢复患肢的肌力、肌张力,辅以床边关节松动,防止关节粘连、拘挛。针灸治疗两疗程后,患肢肌张力增加,增加功能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有氧训练、起立床训练、平衡功能训练、作业疗法等。在康复过程中,及时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坚持训练,并告知家属密切配合,要求患者把康复训练融入到生活中循序渐进。经过近半年的综合治疗,患者患侧肢体协调性运动较充分,手指能伸展、屈曲,对指功能基本完成,手指功能综合评价6级;能独自行走(异常模式)。上田敏分级:左上肢10级,左下肢9级。达到治疗目的:患者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 百拇医药
三. 讨论与体会:
中风偏瘫的恢复有很强的时效性。一般而言,在中风后三个月内是恢复的黄金阶段,此时恢复是最关键的,六个月内也有较快的恢复。之后至二年内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治疗效果较慢。中风从中医角度分析,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恢复阶段以经络病变为主,配合针灸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经络,能通经络、调气血。阳主动,肢体运动障碍,其病在阳,故在选穴上取手足三阳经的腧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正气旺盛,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故在三阳经中取阳明经为主。偏瘫迁延日久,患肢往往发生广泛性的筋肉萎缩或强直拘挛,根据上下肢循行路线,分别选用手足三阳经的要穴,目的在于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促进康复。在针灸治疗偏瘫的同时,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恢复,近些年康复医学就由此而生,由传统功能锻炼的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肢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康复,还能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功能康复训练就是康复医学的一部分。偏瘫的恢复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代康复医学把中风的偏瘫恢复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康复,一种是有康复介入的康复,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学都非常强调中风后的康复介入。康复介入,脑中风患者就能够及时得到康复医师的正确指导,采用各种康复治疗的手段,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中,特别注意良肢位摆放,纠正异常模式,改善肌张力,防止肩关节、髋关节后撤。基本的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这时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关节松动属于被动运动,防止关节粘连、挛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感觉反馈;运动疗法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从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有氧训练能提高全身耐力和心肺功能,改善机体代谢,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锻炼方式;平衡功能训练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提高患者做站和运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作业疗法是生活自理动作训练,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能力。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强正常活动患侧肢体及躯干功能,严格掌握适度的康复训练,防止训练过度,造成意外,禁止蛮干乱来,挫伤筋骨;训练中应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关节滑脱、关节僵硬粘连和肢体挛缩等后遗症;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康复医师及家人应多与患者沟通,日常生活方面融入康复理念,要学习使用辅助及简单工具。康复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让患者从心理上、生活中接受并认识到康复的意义,增加康复的信心。., 百拇医药(杨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