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改良护理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采用改良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护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并加强饮食营养)。治疗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并记录恢复后疤痕情况。结果:使用改良方法进行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改良护理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恢复,疗效明显。
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剖宫产;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妇产科超重及肥胖产妇明显增加,剖宫产过程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这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据统计肥胖患者经腹手术出现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在 50%以上。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脂肪液化导致的切口裂开、延迟愈合以及感染可延迟产后的身体恢复,并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针对出现脂肪液化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控制伤口感染,具有重
, 百拇医药
要的意义。2012年 1 月~2014年4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改良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脂肪液化的恢复,疗效较好。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2年 1 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外科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0例,年龄22~35岁,入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疾病并排除瘢痕体质,且为下腹部初次手术。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7.4±7.5)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5.8±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后,均及时给以常规处理,包括进行严格消毒后清除液化区域内的渗出液,必要时行缝线拆除,保证坏死液化的坏死组织清除彻底。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切口三次后,将病灶擦拭干净,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并加强饮食营养。
, 百拇医药
1.3观察指标
1.3.1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两组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创面以创面恢复情况,自就诊时开始计算,以出现完全愈合时截止,记录愈合时间并整理此期间的换药次数。
1.3.2愈合后疤痕比较:愈合后及时记录疤痕宽度及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疼痛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换药时疼痛情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0级者占80%,无病例出现Ⅲ级疼痛。进行秩和检验,Z=-3.078,P<0.05,表明采用改良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对换药时疼痛及炎症反应,耐受性更好。
, http://www.100md.com
2.2两组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切口深度及感染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愈合时间平均为(11.3±3.5)天,换药次数平均为(5.4±1.6)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为(19.5±5.4)天,(P<0.05),改良护理方法有助于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恢复,减少换药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2.3两组愈合后瘢痕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0.3mm者为21例,>0.7mm者零例,采用秩和分析,观察组疤痕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高脂肪及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孕产妇中超重及肥胖人数的增加有关。手术方式及手术器械的改变以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导致脂肪液化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方面,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长导致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脂肪组织相关血供被阻断、缝合及止血不确切等,以上因素均可以导致脂肪组织血供变差,脂肪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及无菌性坏死,导致明显的切口内坏死的脂肪组织溢出,严重影响了切口的愈合。而传统的护理方式存在患者痛苦明显,治疗时间长,医疗花费大及愈合后瘢痕明显等问题,因此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中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并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伤口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良护理处理切口脂肪液化,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0级者占80%,无病例出现Ⅲ级疼痛,改良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对换药时疼痛及炎症反应,耐受性更好。观察组治疗后愈合时间平均为11.3±3.5)天,换药次数平均为(5.4±1.6)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瘢痕<0.3mm者为21例,>0.7mm者零例,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在改良护理过程中,使用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及加强饮食营养,两者结合具有显著优点。用葡萄糖粉填充切口,利用其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而且葡萄糖粉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使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致使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术后使用改良方法进行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梅,于兰,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1)。
[2]张宝梅,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05) 。
[3]秦小凤,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2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8)。
作者简介:孙卫平(1975.11-),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工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卫生院,邮政编码:224050, 百拇医药
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剖宫产;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妇产科超重及肥胖产妇明显增加,剖宫产过程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这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据统计肥胖患者经腹手术出现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在 50%以上。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脂肪液化导致的切口裂开、延迟愈合以及感染可延迟产后的身体恢复,并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针对出现脂肪液化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控制伤口感染,具有重
, 百拇医药
要的意义。2012年 1 月~2014年4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改良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脂肪液化的恢复,疗效较好。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2年 1 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外科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0例,年龄22~35岁,入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疾病并排除瘢痕体质,且为下腹部初次手术。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7.4±7.5)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5.8±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后,均及时给以常规处理,包括进行严格消毒后清除液化区域内的渗出液,必要时行缝线拆除,保证坏死液化的坏死组织清除彻底。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切口三次后,将病灶擦拭干净,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并加强饮食营养。
, 百拇医药
1.3观察指标
1.3.1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两组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创面以创面恢复情况,自就诊时开始计算,以出现完全愈合时截止,记录愈合时间并整理此期间的换药次数。
1.3.2愈合后疤痕比较:愈合后及时记录疤痕宽度及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疼痛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换药时疼痛情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0级者占80%,无病例出现Ⅲ级疼痛。进行秩和检验,Z=-3.078,P<0.05,表明采用改良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对换药时疼痛及炎症反应,耐受性更好。
, http://www.100md.com
2.2两组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切口深度及感染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愈合时间平均为(11.3±3.5)天,换药次数平均为(5.4±1.6)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为(19.5±5.4)天,(P<0.05),改良护理方法有助于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恢复,减少换药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2.3两组愈合后瘢痕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0.3mm者为21例,>0.7mm者零例,采用秩和分析,观察组疤痕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高脂肪及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孕产妇中超重及肥胖人数的增加有关。手术方式及手术器械的改变以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导致脂肪液化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方面,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长导致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脂肪组织相关血供被阻断、缝合及止血不确切等,以上因素均可以导致脂肪组织血供变差,脂肪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及无菌性坏死,导致明显的切口内坏死的脂肪组织溢出,严重影响了切口的愈合。而传统的护理方式存在患者痛苦明显,治疗时间长,医疗花费大及愈合后瘢痕明显等问题,因此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中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并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伤口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良护理处理切口脂肪液化,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0级者占80%,无病例出现Ⅲ级疼痛,改良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对换药时疼痛及炎症反应,耐受性更好。观察组治疗后愈合时间平均为11.3±3.5)天,换药次数平均为(5.4±1.6)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瘢痕<0.3mm者为21例,>0.7mm者零例,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在改良护理过程中,使用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及加强饮食营养,两者结合具有显著优点。用葡萄糖粉填充切口,利用其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而且葡萄糖粉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使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致使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术后使用改良方法进行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梅,于兰,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1)。
[2]张宝梅,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05) 。
[3]秦小凤,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2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8)。
作者简介:孙卫平(1975.11-),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工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卫生院,邮政编码:22405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