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发作期及后遗症期神经痛的有效性(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的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其止痛效果表分析
3 讨论
中医认为,因情志内伤,肝胆郁滞,兼感湿热外邪,蕴积肌肤,发为刺痛。总而言之,本病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郁、瘀”,发作期邪毒炽盛;后遗症期正虚邪恋,缠绵难以痊愈。然而,西医的观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治疗还是集中在降低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剂或者皮质激素治疗。早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减轻炎症,遏制病毒对神经节、神经纤维的毒性以及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然而长期使用激素能够引起复发[6],其实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不管是西医的抗病毒、止痛治疗,还是中医的单纯中药口服治疗,在疗效以及治愈率均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还常常遗留有后遗症。现如今,运用中医传统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本文便是将传统外治方法与药物法有机结合即针药结合治疗,以探索其疗效。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总之,针药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不仅起效快,疗程短,同时也可以降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的几率。
[1] 王振国,袁丹丹.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86-187.
[2] Dubinsky R M, Kabbani H, El-Chami Z,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 evidence-based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J]. Neurology, 2004,63(6):959-965.
[3] 赵辨,张振楷.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53-25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 林志淼,杨勇,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5.
[6] 张爱珍.张强.电针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7):438-439., 百拇医药(胡厚琴)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的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其止痛效果表分析
3 讨论
中医认为,因情志内伤,肝胆郁滞,兼感湿热外邪,蕴积肌肤,发为刺痛。总而言之,本病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郁、瘀”,发作期邪毒炽盛;后遗症期正虚邪恋,缠绵难以痊愈。然而,西医的观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治疗还是集中在降低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剂或者皮质激素治疗。早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减轻炎症,遏制病毒对神经节、神经纤维的毒性以及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期遗留神经痛,然而长期使用激素能够引起复发[6],其实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不管是西医的抗病毒、止痛治疗,还是中医的单纯中药口服治疗,在疗效以及治愈率均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还常常遗留有后遗症。现如今,运用中医传统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本文便是将传统外治方法与药物法有机结合即针药结合治疗,以探索其疗效。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总之,针药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不仅起效快,疗程短,同时也可以降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的几率。
[1] 王振国,袁丹丹.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86-187.
[2] Dubinsky R M, Kabbani H, El-Chami Z,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 evidence-based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J]. Neurology, 2004,63(6):959-965.
[3] 赵辨,张振楷.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53-25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 林志淼,杨勇,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5.
[6] 张爱珍.张强.电针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7):438-439., 百拇医药(胡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