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太极拳
编号:13574988
习练太极拳30年之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中医健康养生》 20189
     亚健康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快节奏人群的主流状态。摆脱亚健康,不能仅靠医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而应该进行积极的自我调理。

    我曾经也属于这个群体,但幸运的是我在年轻时就学习了太极拳,每次工作繁忙,心身疲惫时,就打一段太极拳来缓解亚健康状态。现在我退休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太极拳的研究和教学上。

    1978年医学院毕业后,我在三甲医院工作,当时正赶上走毛主席提出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号召西医学中医。我被院里推荐到北京中医学院进修学习,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在课上讲,“中医师不会太极是半个中医。”从此,我对太极从好奇到喜爱到研究,把太极作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太极拳有陈、杨、吴、武、孙等几个门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练功方法,但每个门派的太极拳都很重视无极桩。刚接触太极拳的时候,往往是对各个招式感兴趣,不太愿意站桩。其实,无极桩是太极拳的核心功法。《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所以,无极桩也是太极拳的入门功法。

    无极生太极,具有整体观和平衡和谐观,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存规律,具有深刻的哲学道理,对人们的社会活动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通过进修学习中医、太极拳和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渐渐地理解和领悟到从无极到太极的内涵和奥秘。

    练太极拳就是要追求返璞归真,去除杂念,阴阳平衡,强身健体。开始学练太极拳时,老师们大都要求学员从站无极桩入门,指导学员从身体松静站立、精神内守体验无极状态,感觉人体内外的完整性。身体哪里有问题?哪里有矛盾?哪里有病症都会显现出来,这在练习太极拳中叫“静查”。

    我练习太极拳三十余年,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态,就是说,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工作中,我虽然出身西医,但比较喜欢用中医的思维看待病患,从人体整体观再到局部病症,全面调治,由表及里,标本兼治,综合平衡。其实,不仅是治疗,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懂得事物的整体性,认清阴阳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处理,最终达到平衡和谐之目的。

    无极桩桩法简单易学,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而且与一般气功不同,它不讲究导引行气,更不会出偏差。

    通过上中下三盘的调整,练功者基本就进入了无极的状态,身心逐渐放松,呼吸逐渐变得均匀细缓,四肢和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逐渐加强,对调理亚健康、治疗慢性疾病以及强健身心均有显著的效果。脱离亚健康状态,指日可待。

    太極拳是亚健康的克星。亚健康是各种病症的基础,有一个不自觉的形成过程。长期修炼太极拳可以纠正和调理亚健康状态,希望太极拳运动生活化,生活太极化,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无极桩的体会

    基本桩势:

    双脚分开,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腋下感觉像是夹着一个鸡蛋,头正身直,双目平视,视线在远处找一个目标物,而后逐渐收至眼前、轻轻闭上双目,舌抵上腭,呼吸要顺其自然。站定之后,要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合乎无极桩的规矩,同时又要感觉轻松自然。

    上盘

    对于上盘的调整主要是头,头顶感觉有一根绳子系着似的,这样头的中正就有了。接着就是颈部的调整,微收下颚,这时候就会感觉到颈部被拉长了,这就是拳谱中所说的“驰颈”。“驰颈”的状态下,站桩者的颈椎会被拉长,椎间打开、颈侧韧带得到放松和锻炼,这对长期伏案的人群是一个很好的调理姿势。

    中盘

    中盘的调整重点在松肩沉肘和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时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指放松,感觉手垂到了地上,此时双臂的气血流畅;“含胸拔背”时横膈膜之上的心、肺等器官的压力骤减,脊柱被拉伸,胸椎和腰椎得到有效锻炼和放松。

    下盘

    下盘的调整也极为关键,因为下盘是整个无极桩的根基。双脚平行站立,双膝自然微曲,两胯微微向左右张开,臀部就像坐在一张高凳子上,却又似坐非坐。这种状态下,下肢血液循环加快,各个部位都得到有效锻炼,下肢会逐步变得强健有力。, 百拇医药(王朝君)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