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211
编号:13744019
浅谈四类输液反应的处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1
     [摘要] 目的 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是每个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法宝。方法 通过在临床输液过程中遇到的18例静脉输液反应的案例,做出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18例输液反应均好转。结论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医学用药原则、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丰富临床知识是输液反应能够转归的关键。

    [关键词] 输液反应;临床表现;处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上为病人提供液体及药物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是抢救治疗的有效措施,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操作。然而在输液过程中,疏忽任何一个细微环节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过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主要出现过敏反应、输液热原反应、晕针反应、静脉炎四类。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可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中心门诊共发生输液反应1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3岁2例;4-7岁2例;10-12岁3例;20-30岁5例;30-40岁3例;40-50岁3例。发病种类:分别为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附件炎。发病类型:过敏反应8例,输液热原反应7例,晕针反应1例,静脉炎2例。

    1.2 临床表现

    1.2.1 过敏反应 2例患者于常规输液后10-15分钟后出现瘙痒、继而全身皮肤出现皮疹;3例患儿为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后出现反应,自述难以忍受的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于分别注射克林霉素、先锋霉素(V号)、青霉素5-10分钟左右,突然出现手足麻木、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悸、胸闷、气短冷汗、抽搐等临床症状。

    1.2.2 热原反应 7例患者在输液10-20分钟左右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随后体温骤升至39℃以上,最高达40.3℃。3例患者还伴有头痛、四肢关节酸痛及周身不适。
, 百拇医药
    1.2.3 晕针反应 患者在输液1分钟左右出现头部各种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继而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

    1.2.4 静脉炎 2例均为疗程较长的患者,它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皮下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处理措施

    2.1 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袋,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立即注射异丙嗪或地塞米松10mg(儿童0.3-0.5mg/kg)静推;严重者如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的给予1:1000肾上腺素0.5ml肌内注射,同时立即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准备好急救物品,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有胃肠道症状者给予解痉药物和胃复安注射液肌肉注射。

, http://www.100md.com     2.2 热原反应 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撤除输液针或导管,更换输液器,给予地塞米松5-10mg(小儿0.25-0.3mg∕kg)静注,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以保温,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同时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必要时应用山莨菪碱(654-Ⅱ)静脉应用20-30mg(小儿每次0.3mg∕kg),以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1]。

    2.3 晕针反应 立即调慢输液速度或暂时停止该液体、去枕平卧、按压人中穴或太冲穴。

    2.4 静脉炎 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

    3 结 果

    经对症处理后,18例患者均好转。

    4 讨 论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护理技术操作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总结,我认为输液反应发生主要与护士的责任感不强、新理论知识欠缺、无菌操作技能不熟练等方面有关,但是经过努力分析和正确处理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正确认识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医护间密切合作,认真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把输液的全过程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百拇医药
    本组为过敏反应、热原反应、晕针反应、静脉炎,其中过敏反应8例、占44.4%,热原反应7例、占38.9%,晕针反应1例、占5.6%,静脉炎2例、占11.1%。这充分说明过敏反应和输液热源反应居多,这些主要与药物本身的运输储存、生产工艺、热源累加、微粒增加等有关,然后与药物的配伍有关,如药物配伍不当导致溶液颜色、透明度等受到影响而产生气泡、结晶等。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用药前正确判断皮试阳性指征、避免微粒输入[3]、熟练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等;要警惕药物的迟缓反应,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不适症状,并及时给予急救措施;要总结经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要避免空腹输液、合理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机械刺激避免化学刺激。

    综上所述表明:要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还要对每一位静脉输液患者必须做到“勤巡视、早发现、快处理”[2],保证输液过程顺利进行,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风貌。

    参考文献

    [1] 罗秀全.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1999,34(10):636-638.

    [2] 张维琴,张静.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 2010,7,186:1947-1948.

    [3] 范慧娟.静脉输液致晕针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2:121-122., http://www.100md.com(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