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819471
脑血管介入手术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行焦虑评量表(SAS)抑郁平量表(SDS)测量。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SAS,SDS量表中总分值较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促进病体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行脑血管造影手术 术前术后心理干预

    行脑血管造影术的均是患脑血管病的患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尤其是以老年人最为多见。患脑血管病的患者普遍情绪低落,由于行动不便,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等造成一系列的精神紊乱症状。脑血管病患者是个特殊的生理,心理群体,大多数患者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心里改变。心里专家分析认为,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后和术前均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他们的情感脆弱,依懒性强。所以,一旦患上脑血管后,需行介入治疗时,心理压力非常大,心理活动复杂,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专科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才用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评定时间为进入导管室后,行介入手术前和术毕出导管室前,护士和患者以问答形式进行,由护士填写评估表,与患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再乘以1.25以后取得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按照规定,SAS标准得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得分界值为53分,54---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2.2 心理干预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治疗和专科护理,只是解答患者提问,对其遵守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由具有7年以上工作资质的护师进行(本组病例中由同一名护师进行心理干预)。术前一次术后一次,每次进行一次心理治疗20---30分钟。患者入手术间后,护士与患者进行初步沟通,发放SAS,SDS评量表,以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性格特点,焦虑,抑郁程度,同时介绍手术时的感觉,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取得信任,消除疑虑改善心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后心理干预的重点是,根据术前采集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除患者不合理的认知,树立积极心态,应用松弛技术,降低应急程度,掌握有利信息,获得家庭支持。干预的方法包括:认知方法,松弛训练,心理暗示法,宣泄法。干预的认知疗法如下: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认知,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以其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与治疗。术毕,离开导管室前,再次发放SAS,SDS评量表,依术前方法填写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脑血管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行介入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术前患者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P<0.05.此方法能达到心理,生理及身体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刘新峰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 (白晶波 梁佳敏 王实)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