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803192
成分制备过程血袋破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袋破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便避免血液资源浪费,降低血液污染的风险,得出结论:各环节应加强管理,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离心操作技术,减少或避免血袋破损,降低血液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成分制备;血袋;离心;破损

    随着输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成分输血的全面推广,随着临床医疗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使用量逐年上升。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 [1],只能依靠志愿者无偿捐献,但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依次为:脂肪血、采集量不足>血袋破损>溶血>黄疸>保密性弃血[2]。如何减少血液在离心过程中因血袋破损而引起的报废,是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血液浪费,降低血液污染的重要措施。笔者对近几年来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引起血袋破损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2年我站共制备成分334106袋,均来自无偿献血,血袋均为山东威高集团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T-400;Q-400;T-300,Q-300;T-200;离心机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的贝克曼J-6B和贺利氏6000i大容量低温离心机。

    1.2方法 各种血液成分制备均按照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要求,启动离心机,根据所制备血液成分血品种设置相应离心参数(温度、转速、时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64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