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 要】目的 观察、统计、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治疗。结果 随访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6%,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对于住院时间,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是(76.3±7.8)天,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是(46.3±6.6)天。结论 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髓炎;疗效
慢性骨髓炎是整个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表现为感染部分的骨组织的坏死、增生、硬化、死腔、包壳、窦道形成,反复化脓,缠绵难愈。其致病菌,最常见以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病性最强[1],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病程迁延,反复用药,病菌耐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我院就这两种方法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下面是具体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具体资料:
(1)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5.78±5.67)岁;
(2)实验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6.34±5.88)岁。
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种类较多,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具体病变部位的统计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n)
组别例数胫骨股骨肱骨尺骨桡骨跖骨指骨跟骨
对照组50256543223
实验组50265452332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具体治疗步骤:①清理病灶[4]:首先将病变组织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洗,然后对病灶内坏死的骨组织进行清除,此外还包括一些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窦道和死骨及无效腔。如果清除病变骨组织之后的缺损过大,应该采用填补术进行填补。长节段骨缺损,应用外固定架保持肢体长度。二期修补骨缺损。②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持续闭式灌流冲洗。③手术后的用药:根据药敏试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抑菌处理。
(2)实验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具体的治疗步骤:①西医的手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②患者每天服用中药辅助治疗,主要的中药成分是黄芪、白芷、天花粉、土茯苓、生白术、陈皮、金银花、熟地等,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利水透湿活血理气、脱毒排脓。③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泡洗患肢,应用外洗1号:苦参、川牛膝、大黄、赤芍、透骨草、黄柏、红花等,主要作用清热燥湿、解毒排脓、活血通络。
1.3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慢性骨髓炎(附骨疽)的疗效评定标准HJ。
(1)治愈:患者全身症状和局部肿痛消失,溃后疮口愈合,x线片无死骨存在,1年以上不复发者。
(2)好转:全身症状改善,肿痛减轻,疮口基本愈合,x线片示死骨逐渐修复。
(3)无效: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未能得到控制,x线片示病灶继续发展。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记录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5026121276%
实验组503412492%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对照组:5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56~8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6.3±7.8)天;
(2)实验组:5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30~5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6.3±6.6)天。
3讨论
慢性骨髓炎一般是急性骨髓性炎症慢性发展而来,该病绝大多数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发展而来,少数为外伤,比如交通事故或者意外撞击引起的开放骨折,受到化脓菌的感染[2]所致。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菌侵入骨组织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数[5]。慢性骨髓炎主要是骨组织的感染,临床表现是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开放骨折感染病史。患肢长期有困痛、肿胀,皮肤出现窦道口[3],窦道长期不愈,或反复破溃,窦道周围肤色较暗,有肉芽组织增生,长期刺激有癌变可能[2]。脓液排出不畅时,局部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症状,并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变常年累月致患肢增粗不规则、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患肢畸形。X线表现骨干不规则增粗密度增高,周围有新生包壳,有大小不等的死骨,骨髓腔变细或消失。由于炎症的反复发作,骨组织多处窦道,对于患者机体的影响严重,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肢体缩短、关节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等症状[6]。如果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不仅病变组织红肿疼痛,而且严重损伤患者骨组织甚至全身的正常功能。
临床上对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外科的清创术和抗生素的治疗。经常采用的临床手术手法有开窗引流术、死骨取出术和病灶内留置药物链等多种手术方法,如果骨组织的缺损比较大,可对缺损部分进行软组织填塞,或骨断端旷置、外固定架支撑维持患肢长度,待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植骨及骨瓣移植治疗[7]。在清除完坏死组织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持续闭式灌流冲洗。术后对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的治疗,抑制化脓菌的生长繁殖。
近些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疗效显著。中医认为,骨髓炎的发生是由于邪毒湿热内盛,化热成毒,热毒深窜入骨,以致脉络阻塞,气血郁结,腐骨化脓,遂成本病。病程迁延,以致气血亏虚。所以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是从清热利湿、托里排脓的原则治疗。同时还兼顾扶正托毒、益气化瘀的治疗。常采用的方药急性发作期如白虎汤加减,或透脓散合五味消毒饮。非急性发作期神功内托散加减,配服补中益气汤等。西医治疗的效果是使患者坏死的骨组织得到清除,中医治疗清除病变机体的毒性作用,同时提高机体抗病免疫机能。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院本次的实验是分成两组,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6%,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对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76.3±7.8)天,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3±6.6)天,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昌林,周 阳,陈国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4,31(5):385-386
[2]王兴义,王伟,鲁玉来.继发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镂孔癌15例诊疗回顾[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83-84
[3]陈爱宝,宋建辉,曾国庆,等.87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构成及药敏构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2,9(3):8-9
[4]卢建平,陆行,陈伟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2例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62-563
[5]田家亮,徐王兵,蔡斌,等.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概况[J].新疆中医药,2003,21(6):54-55
[6]张军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6(6):80
[7]王新卫.游离腓骨移植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并长段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3):114-115, 百拇医药(李勇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髓炎;疗效
慢性骨髓炎是整个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表现为感染部分的骨组织的坏死、增生、硬化、死腔、包壳、窦道形成,反复化脓,缠绵难愈。其致病菌,最常见以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病性最强[1],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病程迁延,反复用药,病菌耐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我院就这两种方法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下面是具体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具体资料:
(1)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5.78±5.67)岁;
(2)实验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6.34±5.88)岁。
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种类较多,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具体病变部位的统计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n)
组别例数胫骨股骨肱骨尺骨桡骨跖骨指骨跟骨
对照组50256543223
实验组50265452332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具体治疗步骤:①清理病灶[4]:首先将病变组织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洗,然后对病灶内坏死的骨组织进行清除,此外还包括一些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窦道和死骨及无效腔。如果清除病变骨组织之后的缺损过大,应该采用填补术进行填补。长节段骨缺损,应用外固定架保持肢体长度。二期修补骨缺损。②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持续闭式灌流冲洗。③手术后的用药:根据药敏试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抑菌处理。
(2)实验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具体的治疗步骤:①西医的手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②患者每天服用中药辅助治疗,主要的中药成分是黄芪、白芷、天花粉、土茯苓、生白术、陈皮、金银花、熟地等,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利水透湿活血理气、脱毒排脓。③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泡洗患肢,应用外洗1号:苦参、川牛膝、大黄、赤芍、透骨草、黄柏、红花等,主要作用清热燥湿、解毒排脓、活血通络。
1.3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慢性骨髓炎(附骨疽)的疗效评定标准HJ。
(1)治愈:患者全身症状和局部肿痛消失,溃后疮口愈合,x线片无死骨存在,1年以上不复发者。
(2)好转:全身症状改善,肿痛减轻,疮口基本愈合,x线片示死骨逐渐修复。
(3)无效: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未能得到控制,x线片示病灶继续发展。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记录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5026121276%
实验组503412492%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对照组:5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56~8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6.3±7.8)天;
(2)实验组:5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30~5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6.3±6.6)天。
3讨论
慢性骨髓炎一般是急性骨髓性炎症慢性发展而来,该病绝大多数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发展而来,少数为外伤,比如交通事故或者意外撞击引起的开放骨折,受到化脓菌的感染[2]所致。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菌侵入骨组织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数[5]。慢性骨髓炎主要是骨组织的感染,临床表现是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开放骨折感染病史。患肢长期有困痛、肿胀,皮肤出现窦道口[3],窦道长期不愈,或反复破溃,窦道周围肤色较暗,有肉芽组织增生,长期刺激有癌变可能[2]。脓液排出不畅时,局部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症状,并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变常年累月致患肢增粗不规则、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患肢畸形。X线表现骨干不规则增粗密度增高,周围有新生包壳,有大小不等的死骨,骨髓腔变细或消失。由于炎症的反复发作,骨组织多处窦道,对于患者机体的影响严重,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肢体缩短、关节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等症状[6]。如果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不仅病变组织红肿疼痛,而且严重损伤患者骨组织甚至全身的正常功能。
临床上对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外科的清创术和抗生素的治疗。经常采用的临床手术手法有开窗引流术、死骨取出术和病灶内留置药物链等多种手术方法,如果骨组织的缺损比较大,可对缺损部分进行软组织填塞,或骨断端旷置、外固定架支撑维持患肢长度,待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植骨及骨瓣移植治疗[7]。在清除完坏死组织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持续闭式灌流冲洗。术后对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的治疗,抑制化脓菌的生长繁殖。
近些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疗效显著。中医认为,骨髓炎的发生是由于邪毒湿热内盛,化热成毒,热毒深窜入骨,以致脉络阻塞,气血郁结,腐骨化脓,遂成本病。病程迁延,以致气血亏虚。所以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是从清热利湿、托里排脓的原则治疗。同时还兼顾扶正托毒、益气化瘀的治疗。常采用的方药急性发作期如白虎汤加减,或透脓散合五味消毒饮。非急性发作期神功内托散加减,配服补中益气汤等。西医治疗的效果是使患者坏死的骨组织得到清除,中医治疗清除病变机体的毒性作用,同时提高机体抗病免疫机能。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院本次的实验是分成两组,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6%,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对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76.3±7.8)天,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3±6.6)天,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昌林,周 阳,陈国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4,31(5):385-386
[2]王兴义,王伟,鲁玉来.继发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镂孔癌15例诊疗回顾[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83-84
[3]陈爱宝,宋建辉,曾国庆,等.87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构成及药敏构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2,9(3):8-9
[4]卢建平,陆行,陈伟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2例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62-563
[5]田家亮,徐王兵,蔡斌,等.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概况[J].新疆中医药,2003,21(6):54-55
[6]张军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6(6):80
[7]王新卫.游离腓骨移植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并长段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3):114-115, 百拇医药(李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