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6期
编号:12792640
探究下肢多发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第6期
     【摘 要】目的 总结下肢多发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下肢多发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后90例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下肢多发骨折病人给予有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下肢多发骨折;术后;护理

    近年来,下肢多发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旦发病多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缺损,具有骨折不稳定性的特点,在临床处理上有很大的困难性。对于伤情复杂,多肢体或同一肢体多发骨折,如治疗护理不当,易诱发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骨及内固定物外露以及骨髓炎、骨不连、骨缺损等并发症[1]。因此,做好下肢骨折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下肢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护理对象 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下肢多发骨折病人作为本次的护理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骨折原因:车祸伤60例,高处坠落伤30例;闭合性骨折80例,开放性骨折10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给予输血、输液;所有病人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好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

    2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优良率达90%,术后5例发生软组织感染、坏死,3例经清创、换药,创面二期愈合;2例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1例外固定架固定发生骨不连,经外固定架取出、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而愈合。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温、脉搏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的感觉和运动情况。应注意观察血运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患肢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患侧足趾被动牵引时剧痛[2],皮肤色泽变红,立即通知医师,注意防治骨筋膜室综合症。及时观察肢体温度及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以便及时更换敷料。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应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病室温、湿度适宜,床铺平整、舒适,每3-4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给予舒适的体位,预防压疮和褥疮。护士手术前应重视皮肤准备,以防术后发生感染。

    3.2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多鼓励患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他们一些压力应对和放松的办法,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手术过程,术前、术中、术后需要配合事项,尤其术后对患者体位及肢体活动有特殊要求的患者,进行耐心讲解和术前模拟训练,术后着重反复强调。同时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便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3]。

    3.3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引流管接头连接是否良好,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应立即重新连接确保连接紧密。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折曲,引流管内是否有液体流动。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及气味并做好记录,记录后及时清倒,每日更换引流装置,注意操作过程的无菌状态。

    3.4张力性水疱的预防和护理 首先局部冷敷,伤后1天,1次/8小时,30分钟/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渗液,预防局部肿胀及张力性水疱。其次抬高患肢,使屈髋、屈膝接近90°,在护士的协助下完成主动髋、膝、踝关节屈伸运动、足趾屈伸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另外,及时行骨牵引和骨折固定是预防和减轻肢体肿胀和张力性水疱的有效方法[4]。

    3.5局部软组织感染的护理 对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进行病原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全身和局部同时用药。每日换药2次,换药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注入敏感抗生素,放置引流条,覆盖纱布。换至脓液减少、引流条干燥、有新肉芽组织长出,用康复欣液浸湿纱布条放入创口,直至痊愈。

    3.6加强功能锻炼 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最重要的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5],还可增加局部促进骨折愈合物质的有效积聚,加快骨折愈合。患肢活动有主动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于术后6 h可在护士的协助下完成屈伸髋、膝、踝关节运动、足趾的张开及并拢运动,采取短时多次、循序渐进、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避免创伤性关节炎、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的发生。主动活动是患者主动活动肌肉、关节,患肢的基本功能必须通过患者主动锻炼才能恢复,任何治疗都无法代替。反之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结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状态,骨折部位,骨折部位、多少、类型以及手术完成情况,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计划和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等长主动收缩活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尽早下床。在患者护理康复过程中要主动和被动活动交叉进行,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应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患肢关节主、被动运动,辅以按摩及理疗。通过加强主、被动活动锻炼,能提高心血管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患者的食欲及营养吸收,可以有效地避免关节僵 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7出院指导 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告知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功能锻炼,但要依据自身的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内避免负重,以后X线拍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负重锻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3,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出院后发放康复锻炼手册、定期随访、来院复查指导护理康复。

    4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和高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下肢骨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骨折治疗甚难,手术并发症多,伤后治疗和护理康复同等重要,基层患者缺少康复条件,必须引起临床医师、护士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观念和技术水平,对病人有预见性观察,悉心护理。做好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陪护质量。术中根据患者的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固定方法,护理康复根据肢体和骨折部位不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访指导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只有病人、家属、医护共同努力,才能最终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雪辉,王序全,谢肇,等.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12):1140-1141.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9.

    [3]郭卫健,潘素贞,付永智.胫腓骨骨折张力性水泡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A):2135.

    [4]李艳慧,李志宏.骨盆骨折病人牵引期间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7):849.

    [5]喻鑫,张先龙,曾炳芳.低频可控制性微动影响长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8):744-747., http://www.100md.com(李淑琴 牛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