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鍏抽敭璇嶏細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成像
杨振国
黑龙江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150025
【摘 要】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5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该病发生率仅2%;平均年龄为(60±5)岁,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临床表现以偏瘫(90.6%)最多见,典型的离断综合征较少见;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以体部和压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等部位;经治疗后35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好转,4例恶化,8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胼胝体梗死相对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异性失连接现象易被掩盖,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横向联合纤维束,位于大脑纵裂底,起连接、联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发生在胼胝体的缺血性梗死较为少见,且其常常伴有临近部位的梗死,造成解剖学与临床症状间并无明确的关系,从而造成了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本文通过对50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共50例患者,男性25例(50%),女25例(50%),年龄35~92岁,平均65.6岁;合并症:高血压24例,既往卒中病史20例(明确病史11例,影像学诊断9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8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编辑部联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