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住院分娩生产后大出血的产妇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导致产妇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产妇大出血后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产后大出血与产妇的年龄、产次、流产次数无显著关系,但与产妇是否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胎儿巨大、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具有很大关系。结论: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胎儿巨大、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是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产前对产妇进行分娩常识的教育、加强孕前与孕期的保健、重视产前各项检查、及时做好预防护理的工作,有助于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即为产后出血,其中80%发生在产后2h内。产后大出血是妇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妇因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分析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进行对症预防和控制,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本研究将产后大出血产妇与产后未出现大出血的产妇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归纳出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现将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的1395例,其中发生产后大出血82例,发生率为5.88%,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中初产妇53例(64.6%),经产妇29例(35.4%),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28.9±6.5)岁;对照组中初产妇59例(65.6%),经产妇31例(34.4%),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9.3±6.4)岁。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大出血的确定标准[2]:从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 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研究组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后,医护人员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分别在其锁骨下静脉通路、浅表脉通路部位保持通道,以保证血浆及全血能快速注入患者的右室心房。输血过程中对其基本数值进行动态检测,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一旦大出血发生,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安抚工作,避免其不良情绪导致出血加重。抢救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要求,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积极纠正贫血。产妇康复出院时,要告知产妇及家属继续观察恶露及子宫复旧等现象。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统计两组产妇年龄≥35周岁例数、流产次数、产次、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巨大胎儿、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等例数,分析导致产妇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52例,阴道分娩30例,对照组剖宫产44例,阴道分娩46例。研究组产妇大出血后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如表1: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流产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巨大胎儿、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方面,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临床多发的妇科急症,在现代分娩过程中,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都存在一定的产后出血率。由于剖宫产需要对子宫开刀从而将产儿取出,手术后产妇的子宫由于创口和麻醉药物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子宫收缩乏力的现象,并最终形成产后大出血[3]。本研究将产后大出血产妇与产后未出现大出血的产妇进行对照分析时发现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巨大胎儿、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等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产后大出血的形成因素,加强对患者的检查与护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防治。另外,产前加强对产妇进行分娩常识的教育、加强孕前与孕期的保健、重视产前各项检查、及时做好预防护理的工作,有助于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素霞.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86-187.
[2]柴春英,张翠萍.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195-196.
[3]王爱武.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8-219., http://www.100md.com(古力夏热甫?亚生)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即为产后出血,其中80%发生在产后2h内。产后大出血是妇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妇因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分析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进行对症预防和控制,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本研究将产后大出血产妇与产后未出现大出血的产妇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归纳出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现将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的1395例,其中发生产后大出血82例,发生率为5.88%,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中初产妇53例(64.6%),经产妇29例(35.4%),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28.9±6.5)岁;对照组中初产妇59例(65.6%),经产妇31例(34.4%),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9.3±6.4)岁。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大出血的确定标准[2]:从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 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研究组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后,医护人员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分别在其锁骨下静脉通路、浅表脉通路部位保持通道,以保证血浆及全血能快速注入患者的右室心房。输血过程中对其基本数值进行动态检测,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一旦大出血发生,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安抚工作,避免其不良情绪导致出血加重。抢救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要求,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积极纠正贫血。产妇康复出院时,要告知产妇及家属继续观察恶露及子宫复旧等现象。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统计两组产妇年龄≥35周岁例数、流产次数、产次、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巨大胎儿、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等例数,分析导致产妇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52例,阴道分娩30例,对照组剖宫产44例,阴道分娩46例。研究组产妇大出血后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如表1: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流产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巨大胎儿、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方面,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临床多发的妇科急症,在现代分娩过程中,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都存在一定的产后出血率。由于剖宫产需要对子宫开刀从而将产儿取出,手术后产妇的子宫由于创口和麻醉药物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子宫收缩乏力的现象,并最终形成产后大出血[3]。本研究将产后大出血产妇与产后未出现大出血的产妇进行对照分析时发现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巨大胎儿、胎盘前置及粘连、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等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产后大出血的形成因素,加强对患者的检查与护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防治。另外,产前加强对产妇进行分娩常识的教育、加强孕前与孕期的保健、重视产前各项检查、及时做好预防护理的工作,有助于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素霞.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86-187.
[2]柴春英,张翠萍.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195-196.
[3]王爱武.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8-219., http://www.100md.com(古力夏热甫?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