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2
编号:13641012
脑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2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2例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或卒中病史进行分组,存在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无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病3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偏大,表现以四肢强直为主,常伴随假性延髓麻痹和尿失禁现象,部分患者存在智能障碍,危险因素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特征与帕金森病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应当加以区分。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脑动脉硬化

    帕金森病(PD)指的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异常改变,导致多巴胺输入纹状体不足所致,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运动征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病情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3]。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另一种概念,在以往的认知中这两种疾病常被混淆,而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关于VP的研究和概念已经逐渐被确立,国内关于此类疾病的报道较少,笔者就PD和VP的区别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整理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2例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或卒中病史进行分组,存在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无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病34例患者为对照组。PD诊断标准:①静止性震颤;②肌肉强直;③运动减少;④姿势不稳,以上标准中包括两项即诊断为PD。VP诊断标准除以上四项外还包括:①具有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征或智能障碍;②具有动脉硬化、脑卒中病史;③采用左旋多巴治疗效果较差;④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或病毒性脑炎等。

    1.2 方法

    自设调查表,以P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主,同时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应用左旋多巴治疗,观察治疗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处理,组间用t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比 28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3.7±7.6)岁,平均病程(4.1±2.4)年,包括动脉硬化病史14例,占50%,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史14例,占50%;34例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9.2±10.6)岁,平均病程(3.7±2.8)年,仅有短暂性脑缺血2例,占5.9%。从一般资料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性别组成和病程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2.2 治疗表现对比

    两组患者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32.1%,对照组总有效率64.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概念最早是Critchley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4],并阐述了相关临床表现,重点指出了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是导致VP的主要原因。之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Critchley的观点逐渐被证实。Wan CY的报道[5]指出1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尸检结果显示尾状核、壳核、内囊以及中脑等区域均存在有广泛性梗死,而两侧黑质正常,这一点充分证实了VP的存在。由于脑缺血所导致的VP目前的病机尚未明确,认可较多的是基底节区血管性病变的发病机制,但也存在一定的疑问。

    从本文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VP与PD患者一般资料上差异主要集中在发病年龄层及脑血管危险因素上。而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来看,在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步态不稳、语言障碍、延髓麻痹、智能障碍和尿失禁等方面,观察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左旋多巴治疗结果显示对VP与PD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这些数据说明VP与PD存在有相当大的差异,VP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帕金森综合征,除了锥体外系征状外,还可能伴随有语言、智能障碍或尿失禁等表现。在临床诊断上应当参照MRI检查结果与PD进行鉴别。

    参考文献

    [1]黄红云,陈琳.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46-48.

    [2]蒋家琪,罗佳,庄佩耘.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障碍及励一协夫曼言语治疗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6):502-505.

    [3]李冰华,黎锦如,陈玲,等.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0(19):65-66.

    [4]赵鹏,朱红灿,赵幸娟,等.60例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14):42-43.

    [5]黄柒金,徐如祥,张世忠,等.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治疗并发征的防治[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13(2):123-124.

    [6] 张楠,陈忻,张思玉.农药百草枯致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2):120-122., 百拇医药(曲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