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腹外疝患者作为分析讨论对象,并随机分为讨论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讨论组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效果。结果:讨论组53例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外疝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病情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
腹腔内压力增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是导致腹外疝的主要因素,因此恢复腹壁强度和腹腔压力是治疗腹外疝的关键所在。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不会影响正常的组织结构,且修补后周围的组织不存在张力。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在我国临床治疗中已成为主流的疝修补术,我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经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腹外疝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97例,女9例,年龄范围23~72岁,平均年龄51.3岁,所有患者中,股疝11例,腹股沟直疝59例,腹股沟斜疝3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组患者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的连线中点向上2cm处取切口,对腹壁浅血管进行凝血处置。3)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并将上、下叶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分离,注意不要损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4)在耻骨结节处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牵提精索,右手示指将精索与耻骨结节进行分离,耻骨结节处的精索分离后,利用牵引带提拉精索,分离精索和腹横筋膜之间的组织,直至完全游离精索。5)在精索内侧寻找疝囊,若疝囊比较小,可在内环处附近寻找,找到疝囊后,进行电凝游离疝囊的操作,与纱布游离疝囊的方法相比,前者能够避免损伤精索,且术后不易出血。6)放置补片,补片大小要适宜,注意聚丙烯补片会有一定比例的收缩。补片下缘应在腹直肌鞘在耻骨的止点处进行缝合,不能在骨膜处缝合,避免引起骨膜炎、疼痛不适等不良症状,补片应越过耻骨约2cm,防止疝复发。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进行连续缝合,补片下缘缝合完成后,剪开补片至内环处,使其形成两个尾端,上尾端下缘、下尾端下缘分别与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重建内环,内环大小要适中且不宜受到压迫,太小容易压迫精索,太大容易疝复发,缝合时注意不要扎到髂腹下神经,防止术后疼痛。然后对尾端补片进行修剪,两尾端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展开。7)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讨论组53例腹外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腹外疝在腹部外科疾病中比较常见,主要是由患者腹部发育不良、创伤感染所引起。腹外疝主要有斜疝和直疝两种表现形式,临床较为常见的腹外疝是斜疝,目前主要通过疝囊结扎术、疝成形术以及疝修补术对腹外疝进行治疗,传统的修补术有术后疼痛、恢复周期长、复发率高等缺陷,且存在手术失败的风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腹外疝的医疗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对于腹外疝的治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所使用的补片材质为聚丙烯,具有独特的抗感染能力,术后能够将感染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复发率。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科学可靠的设计治疗腹外疝,对于手术适应证的范围有了很好的扩展,并且手术程序简单化,容易掌握,手术操作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对精索的游离比较充分,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除婴幼儿、青少年外所有腹股沟疝患者,对伴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也很适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外疝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http://www.100md.com(褚丽东)
【关键词】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
腹腔内压力增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是导致腹外疝的主要因素,因此恢复腹壁强度和腹腔压力是治疗腹外疝的关键所在。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不会影响正常的组织结构,且修补后周围的组织不存在张力。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在我国临床治疗中已成为主流的疝修补术,我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经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腹外疝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97例,女9例,年龄范围23~72岁,平均年龄51.3岁,所有患者中,股疝11例,腹股沟直疝59例,腹股沟斜疝3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组患者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的连线中点向上2cm处取切口,对腹壁浅血管进行凝血处置。3)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并将上、下叶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分离,注意不要损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4)在耻骨结节处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牵提精索,右手示指将精索与耻骨结节进行分离,耻骨结节处的精索分离后,利用牵引带提拉精索,分离精索和腹横筋膜之间的组织,直至完全游离精索。5)在精索内侧寻找疝囊,若疝囊比较小,可在内环处附近寻找,找到疝囊后,进行电凝游离疝囊的操作,与纱布游离疝囊的方法相比,前者能够避免损伤精索,且术后不易出血。6)放置补片,补片大小要适宜,注意聚丙烯补片会有一定比例的收缩。补片下缘应在腹直肌鞘在耻骨的止点处进行缝合,不能在骨膜处缝合,避免引起骨膜炎、疼痛不适等不良症状,补片应越过耻骨约2cm,防止疝复发。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进行连续缝合,补片下缘缝合完成后,剪开补片至内环处,使其形成两个尾端,上尾端下缘、下尾端下缘分别与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重建内环,内环大小要适中且不宜受到压迫,太小容易压迫精索,太大容易疝复发,缝合时注意不要扎到髂腹下神经,防止术后疼痛。然后对尾端补片进行修剪,两尾端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展开。7)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讨论组53例腹外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腹外疝在腹部外科疾病中比较常见,主要是由患者腹部发育不良、创伤感染所引起。腹外疝主要有斜疝和直疝两种表现形式,临床较为常见的腹外疝是斜疝,目前主要通过疝囊结扎术、疝成形术以及疝修补术对腹外疝进行治疗,传统的修补术有术后疼痛、恢复周期长、复发率高等缺陷,且存在手术失败的风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腹外疝的医疗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对于腹外疝的治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所使用的补片材质为聚丙烯,具有独特的抗感染能力,术后能够将感染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复发率。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科学可靠的设计治疗腹外疝,对于手术适应证的范围有了很好的扩展,并且手术程序简单化,容易掌握,手术操作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对精索的游离比较充分,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除婴幼儿、青少年外所有腹股沟疝患者,对伴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也很适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外疝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http://www.100md.com(褚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