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诊断中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1)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的结果;对比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结果:对比40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CT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CT诊断早期肺癌诊出率为85.00%,与病理检查结果(87.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肺癌诊出率较高,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
早期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肺部孤立性肺结节
目前,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已经十分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第一位。外界环境的污染,或者抽烟等因素,导致肺癌患者不断增加,需要重视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通常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缺乏明显特征,发现不及时,多为晚期患者,增加了治疗难度[1]。因此,临床医学中,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实现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早期诊断,才能尽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率。本文研究讨论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2.13±5.07)岁。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3)临床表现为伴有咳嗽、胸痛症状,无淋巴肿大或者转移。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或者传染疾病者;2)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3)依从性差、不配合本研究者。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前,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由患者肘静脉注射入体内,保持3mL/s的速度,完成碘过敏检查,记录相关数据并处理。需注意,在检查前应叮嘱患者空腹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记录注射对比剂后20s的数据,并进行扫描。注射80s、140s、200s和260s后,均需要再次扫描,共扫描5次。患者的肿块是主要扫描部位,可在动态扫描过程中,覆盖到肿块周围6mm的位置,做好血流量、病灶血容量、通过时间和表面渗透性等数据的记录。上传原始扫描影像图像于工作站,处理后,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病理结果的分析。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1)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的结果;2)对比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包括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量以及通过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
对比40例患者CT诊断早期肺癌诊出率为85.00%,与病理检查结果(87.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CT诊断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检查方式,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对比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
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医学中属于全身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患者早期患病,无明显临床特征,多表现为咳嗽或者发热。因此,临床诊断中,根据症状确诊,多为中期或者晚期患者,临床治疗更加困难。相关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多为40岁以上人群,因此,需要重视中年人的肺癌检查[2-3]。通常,因早期肺癌患者原发恶性肿瘤的直径较小,不超过2cm,检查淋巴结或者小气道阻塞等部位,不会出现扩散,所以可能会误诊或者漏诊。肺癌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生活环境、饮食结构、自身免疫力和生活习惯等有较大关联。只有尽早地发现病情,才能实施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发展也才能得以控制,提高患者生存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医学中需重视对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对检测的方法也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将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4]。目前,CT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均获得较好的诊断结果。肺部平扫是设置30Hu的CT扫描数值,此时患者肺癌肿块或结节显示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相对于这种传统的肺部平扫,CT动态增强扫描分辨率更高,扫描位置更加全面,显示图像更加清晰。而且,患者检查姿势简单统一,具有较高的依从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通常CT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有30Hu差值,以30Hu平扫为例,当CT扫描参数为60Hu时,患者肿瘤空洞、钙化结节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成像更加清晰详细,便于诊断。因此,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不受外界因素干扰[5-6]。本文对40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肺癌诊出率为85.00%,与病理检查结果(87.50%)相比,诊出率比较接近,表明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还将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表面滲透性、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经CT动态增强扫描,恶性肿瘤具有比高于肺炎和肺结核更高的血流量,究其原因,在恶性病变的组织中,使得淋巴量减少,淋巴回流的速度较慢,充满血管内间质和间质间隙,所以导致造影剂滞留、积蓄并加强,而当增宽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各种内皮之间的通道出现,引起基底膜缺失,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流量增大[7-8]。因此,CT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诊断指标,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地依据,以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百拇医药(吉月兰 彭剑)
【关键词】
早期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肺部孤立性肺结节
目前,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已经十分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第一位。外界环境的污染,或者抽烟等因素,导致肺癌患者不断增加,需要重视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通常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缺乏明显特征,发现不及时,多为晚期患者,增加了治疗难度[1]。因此,临床医学中,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实现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早期诊断,才能尽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率。本文研究讨论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2.13±5.07)岁。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3)临床表现为伴有咳嗽、胸痛症状,无淋巴肿大或者转移。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或者传染疾病者;2)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3)依从性差、不配合本研究者。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前,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由患者肘静脉注射入体内,保持3mL/s的速度,完成碘过敏检查,记录相关数据并处理。需注意,在检查前应叮嘱患者空腹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记录注射对比剂后20s的数据,并进行扫描。注射80s、140s、200s和260s后,均需要再次扫描,共扫描5次。患者的肿块是主要扫描部位,可在动态扫描过程中,覆盖到肿块周围6mm的位置,做好血流量、病灶血容量、通过时间和表面渗透性等数据的记录。上传原始扫描影像图像于工作站,处理后,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病理结果的分析。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1)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的结果;2)对比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包括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量以及通过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
对比40例患者CT诊断早期肺癌诊出率为85.00%,与病理检查结果(87.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CT诊断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检查方式,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对比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
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医学中属于全身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患者早期患病,无明显临床特征,多表现为咳嗽或者发热。因此,临床诊断中,根据症状确诊,多为中期或者晚期患者,临床治疗更加困难。相关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多为40岁以上人群,因此,需要重视中年人的肺癌检查[2-3]。通常,因早期肺癌患者原发恶性肿瘤的直径较小,不超过2cm,检查淋巴结或者小气道阻塞等部位,不会出现扩散,所以可能会误诊或者漏诊。肺癌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生活环境、饮食结构、自身免疫力和生活习惯等有较大关联。只有尽早地发现病情,才能实施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发展也才能得以控制,提高患者生存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医学中需重视对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对检测的方法也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将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4]。目前,CT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均获得较好的诊断结果。肺部平扫是设置30Hu的CT扫描数值,此时患者肺癌肿块或结节显示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相对于这种传统的肺部平扫,CT动态增强扫描分辨率更高,扫描位置更加全面,显示图像更加清晰。而且,患者检查姿势简单统一,具有较高的依从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通常CT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有30Hu差值,以30Hu平扫为例,当CT扫描参数为60Hu时,患者肿瘤空洞、钙化结节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成像更加清晰详细,便于诊断。因此,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不受外界因素干扰[5-6]。本文对40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肺癌诊出率为85.00%,与病理检查结果(87.50%)相比,诊出率比较接近,表明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还将利用CT动态扫描增强诊断的早期肺癌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表面滲透性、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经CT动态增强扫描,恶性肿瘤具有比高于肺炎和肺结核更高的血流量,究其原因,在恶性病变的组织中,使得淋巴量减少,淋巴回流的速度较慢,充满血管内间质和间质间隙,所以导致造影剂滞留、积蓄并加强,而当增宽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各种内皮之间的通道出现,引起基底膜缺失,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流量增大[7-8]。因此,CT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诊断指标,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地依据,以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百拇医药(吉月兰 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