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可行性研究
【摘 要】目的:论证利用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提高冷沉淀的制备量,更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血液资源。方法:收集来源于400ML全血分离浓缩血小板后的剩余血浆,迅速冰冻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用收集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其对产品进行性质量检查,检查结果与GB-19469《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来源于2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进行对照。 结果: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产品符合GB-19469《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可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
【关键词】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可行性
而隨着成分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务人员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用于纠正因人凝血因子Ⅷ缺乏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的治疗作用认识程度越来越高,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因冻干人凝血因子Ⅷ临床供应非常短缺,导致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的患者常常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造成病情加重。目前,血站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创伤及产科大出血的急救,以及临床因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友病患者的治疗。但因临床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许多血站都遇到了冷沉淀凝血因子供不应求的状况。
为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本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来源于4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后的剩余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产品,与GB-19469《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下称《要求》)进行了对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分批选择50余名肘部静脉血管清晰、粗大、饱满、弹性好的献血者,一次性顺利穿刺采集全血400ML, 确保全血采集时间控制在10 分钟以内。将采集的全血放入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在4小时内运输回站。由成分制备科工作人员检查原料血外观和色泽,挑选符合制备原料血质量要求的全血至少50袋。用富浆法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每袋容量控制在50-76ML。将分离剩余的液体血浆迅速冰冻,确保在60 分钟内将血浆中心温度降至-30℃以下。将制备成形的新鲜冰冻血浆(FFP)标识并包装后转入-20℃的冻库内保存。将这批新鲜冰冻血浆(FFP)在冻库内保存一定时间,期间严格监控保存温度。
根据临床需求,将这批新鲜冰冻血浆取出作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原料血浆(FFP),用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仔细检查血浆外观和标识,确认无异常后置于室温平衡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水浴式低温融化箱水温达到4±2℃时,将新鲜冰冻血浆(FFP)放入水浴融化箱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浴融化箱温度并做好记录。当血浆融化至少许冰渣时,取出血浆置于低温操作台,在新鲜冰冻血浆(FFP)袋有产品说明书面贴上离心机号,进行重离心,使冷沉淀凝血因子下沉于塑料袋底部。离心后轻轻取出,查看离心杯内有无血浆漏出。分离时检查血浆袋无破损、渗漏,无纤维蛋白析出,放入低温操作台上分浆夹内,将上清血浆分入空袋内,剩余血袋底部保留大约25±5ml血浆和沉淀物混合,检查产品含量充足、无渗漏、色泽异常后进行热合离断即得实验用冷沉淀凝血因子。
将外观检查合格、称量容量符合要求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充分混匀,在百级净化台(室)中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8-10ml产品,将产品用注射器注入到培养瓶中,应尽快放置到全自动细菌培养仪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7天。产品混匀,于无菌试验后用注射器抽取8-10ml标本留取到标记好的试管中,用因子稀释液稀3倍,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在血凝仪上检测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1.2 仪器、耗材和试剂
成分离心机(CR7日立)、电子配平仪(上海若骊)、微电脑采液控制器(CM—735型)、分浆夹(苏州仪器厂FJ-11)、热合机(韩国申通)、血小板保存箱(HELMER-PC9001),血浆速冻机( MBF-21L,多美达 )、水浴融化箱(CT-4T.6C,美国 )低温操作台(HXF-C5-1.3,海尔 )、血液冷冻库(天商冰源)。血凝仪(ACL7000,贝克曼 )、电子天平( JY601 )、分光光度计( 723N型 )、细菌培养仪( BD9050 )、凝血酶试剂、培养基。多联采血袋(南格尔一次性采血袋P-400,保养液ACD-B)、塑料包装袋、血液标签、一次性塑料试管。
1.3 冷沉淀凝血因子产品质量检查
按照《要求》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目视检查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外观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容量控制在25±5ml;留取标本检测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细菌培养结果为无菌生长。检测结果按照来源于200mL全血产品标准要求:纤维蛋白原含量≥75mg ,Ⅷ因子含量≥40IU则为合格品,反之则为不合格品。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百分率统计法统计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产品合格率,如果有75%的抽检指标结果落在《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来源于2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要求,可认为该制备方法适宜。
2 结果
3 讨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调整了产品质量控制参考标准后,血液产品符合率有75%以上的的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远远高于《要求》规定,可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这批产品为合格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心血站和少数血液中心,因机采血小板供应不足,均开展了浓缩血小板的分离制备。为减少因反复输注血小板引起的同种免疫而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血站在分离浓缩血小板时常常会选择尽量从4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4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标示量一般在50~76ml,剩余的液体血浆大概还有130-150ML,这部分液体血浆被迅速冰冻,制备成了新鲜冰冻血浆。这部分新鲜冰冻血浆,虽然来源于400ML全血,但因为血浆量在分离浓缩血小板后减少了50-76ML,如果用于制备冷沉淀,其终产品质量是不能确保达到《要求》规定的。我们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如果利用这部分剩余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其终产品如果能够符合来源于200mL全血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要求,就可以认定该产品为合格品。这样认定虽然和《要求》的规定有一定出入,但能够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弥补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供应不足。当然,虽然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过程还会受到原料血采集过程、人员操作、原料血浆保存温度、制备过程冷链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本次的实验结果能够充分说明这部分分离浓缩血小板后剩余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完全符合来源于来源于200mL全血的产品质量要求,可以按照来源于200mL全血的合格品进行发放。
参考文献
[1]王培华.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2-313.
[2]王憬惺 严力行 输血技术-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
[3]《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5-11发布,2012-07-01实施。
[4]孙森,杜滨,许雷.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109.
[5]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及临床输注 2011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2011年第7期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09-01, 百拇医药(陈江敏 李淑清 王裕红 卢平 刘懿)
【关键词】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剩余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可行性
而隨着成分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务人员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用于纠正因人凝血因子Ⅷ缺乏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的治疗作用认识程度越来越高,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因冻干人凝血因子Ⅷ临床供应非常短缺,导致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的患者常常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造成病情加重。目前,血站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创伤及产科大出血的急救,以及临床因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友病患者的治疗。但因临床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许多血站都遇到了冷沉淀凝血因子供不应求的状况。
为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本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来源于4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后的剩余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产品,与GB-19469《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下称《要求》)进行了对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分批选择50余名肘部静脉血管清晰、粗大、饱满、弹性好的献血者,一次性顺利穿刺采集全血400ML, 确保全血采集时间控制在10 分钟以内。将采集的全血放入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在4小时内运输回站。由成分制备科工作人员检查原料血外观和色泽,挑选符合制备原料血质量要求的全血至少50袋。用富浆法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每袋容量控制在50-76ML。将分离剩余的液体血浆迅速冰冻,确保在60 分钟内将血浆中心温度降至-30℃以下。将制备成形的新鲜冰冻血浆(FFP)标识并包装后转入-20℃的冻库内保存。将这批新鲜冰冻血浆(FFP)在冻库内保存一定时间,期间严格监控保存温度。
根据临床需求,将这批新鲜冰冻血浆取出作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原料血浆(FFP),用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仔细检查血浆外观和标识,确认无异常后置于室温平衡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水浴式低温融化箱水温达到4±2℃时,将新鲜冰冻血浆(FFP)放入水浴融化箱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浴融化箱温度并做好记录。当血浆融化至少许冰渣时,取出血浆置于低温操作台,在新鲜冰冻血浆(FFP)袋有产品说明书面贴上离心机号,进行重离心,使冷沉淀凝血因子下沉于塑料袋底部。离心后轻轻取出,查看离心杯内有无血浆漏出。分离时检查血浆袋无破损、渗漏,无纤维蛋白析出,放入低温操作台上分浆夹内,将上清血浆分入空袋内,剩余血袋底部保留大约25±5ml血浆和沉淀物混合,检查产品含量充足、无渗漏、色泽异常后进行热合离断即得实验用冷沉淀凝血因子。
将外观检查合格、称量容量符合要求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充分混匀,在百级净化台(室)中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8-10ml产品,将产品用注射器注入到培养瓶中,应尽快放置到全自动细菌培养仪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7天。产品混匀,于无菌试验后用注射器抽取8-10ml标本留取到标记好的试管中,用因子稀释液稀3倍,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在血凝仪上检测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1.2 仪器、耗材和试剂
成分离心机(CR7日立)、电子配平仪(上海若骊)、微电脑采液控制器(CM—735型)、分浆夹(苏州仪器厂FJ-11)、热合机(韩国申通)、血小板保存箱(HELMER-PC9001),血浆速冻机( MBF-21L,多美达 )、水浴融化箱(CT-4T.6C,美国 )低温操作台(HXF-C5-1.3,海尔 )、血液冷冻库(天商冰源)。血凝仪(ACL7000,贝克曼 )、电子天平( JY601 )、分光光度计( 723N型 )、细菌培养仪( BD9050 )、凝血酶试剂、培养基。多联采血袋(南格尔一次性采血袋P-400,保养液ACD-B)、塑料包装袋、血液标签、一次性塑料试管。
1.3 冷沉淀凝血因子产品质量检查
按照《要求》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目视检查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外观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容量控制在25±5ml;留取标本检测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细菌培养结果为无菌生长。检测结果按照来源于200mL全血产品标准要求:纤维蛋白原含量≥75mg ,Ⅷ因子含量≥40IU则为合格品,反之则为不合格品。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百分率统计法统计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产品合格率,如果有75%的抽检指标结果落在《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来源于2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要求,可认为该制备方法适宜。
2 结果
3 讨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调整了产品质量控制参考标准后,血液产品符合率有75%以上的的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远远高于《要求》规定,可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这批产品为合格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心血站和少数血液中心,因机采血小板供应不足,均开展了浓缩血小板的分离制备。为减少因反复输注血小板引起的同种免疫而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血站在分离浓缩血小板时常常会选择尽量从4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4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标示量一般在50~76ml,剩余的液体血浆大概还有130-150ML,这部分液体血浆被迅速冰冻,制备成了新鲜冰冻血浆。这部分新鲜冰冻血浆,虽然来源于400ML全血,但因为血浆量在分离浓缩血小板后减少了50-76ML,如果用于制备冷沉淀,其终产品质量是不能确保达到《要求》规定的。我们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如果利用这部分剩余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其终产品如果能够符合来源于200mL全血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要求,就可以认定该产品为合格品。这样认定虽然和《要求》的规定有一定出入,但能够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弥补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供应不足。当然,虽然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过程还会受到原料血采集过程、人员操作、原料血浆保存温度、制备过程冷链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本次的实验结果能够充分说明这部分分离浓缩血小板后剩余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完全符合来源于来源于200mL全血的产品质量要求,可以按照来源于200mL全血的合格品进行发放。
参考文献
[1]王培华.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2-313.
[2]王憬惺 严力行 输血技术-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
[3]《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5-11发布,2012-07-01实施。
[4]孙森,杜滨,许雷.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109.
[5]冷沉淀的制备方法及临床输注 2011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2011年第7期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09-01, 百拇医药(陈江敏 李淑清 王裕红 卢平 刘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