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2
编号:13604276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与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健康周刊》 20182
     【摘 要】目的:观察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撷取的44例流动人口,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对照组没有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对比两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结果:两组艾滋病知识知晓、自愿咨询、自我保护意识情况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流动人口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可提高流动人口自愿咨询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源上阻断艾滋病传播渠道,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效果

    艾滋病,属于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病症,病症的发生为艾滋病HIV病毒所致,这一病毒会对细胞构成破坏,使得人体免疫功能降低/丧失[1]。主要表现:盗汗、颈部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带状疱疹等。因为流动人员没有获得完善的医疗保障,使得这一人群抵御艾滋病侵袭方面较弱。这时,需帮助流动人口全面了解艾滋病,相关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预防、治疗艾滋病的重视,从而阻断病症传播根源。针对于此,本次研究选取44例流动人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观察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撷取了44例流动人口,经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22例。所有流动人口均为工地流动农民工,均通过传染病诊断和治疗标准[2]。观察组男性、女性各13例、9例;年龄收集范围20~58岁,平均年龄为(39.5±3.3)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12例、10例;年龄收集范围22~60岁,平均年龄为(41.5±3.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不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

    1.2.2 观察组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政府部门定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危害方面的讲座,使得流动人口能意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加强其自身的艾滋病防范意识。同时,定期还可采取广告宣传方式,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艾滋病”,以及艾滋病传播渠道。此外,可经医疗卫生机构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到流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如:工地、劳务市场,以及人口服务站等,实行艾滋病医疗、咨询、检查等工作,发放艾滋病宣传画册,以此使得流动人口能积极、主动咨询,防止艾滋病病毒大范围扩散,确保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达到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最佳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自愿咨询率、自我保护意识。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如:艾滋病知识、艾滋病传播渠道、治疗方法、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状况、是否愿意自愿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等,以便明确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愿咨询及自我保护意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率,分别采取n、%方式显示,采用X?进行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流动人口间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说明差异性突出。

    2 结果

    两组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自愿咨询率、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使得流动人口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艾滋病、传染病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不断提高,进而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构成不良的影响[3]。艾滋病,为细胞免疫缺陷所致,因为人体免疫缺陷HIV病毒侵袭引发病症。人体受到HIV病毒侵害后,易于出现恶性传染病症,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大,因此应及早进行治疗。这一病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和血液、精液、母婴传播等,存在紧密的关联系[4]。流动人口不能正确看待艾滋病,对艾滋病的认识较少,缺少艾滋病预防意识,进而导致发生艾滋病的可能性较大。艾滋病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方法,为此需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加大流动人口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力度和强度。经各项宣传活动、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促使流动人口能正确看待艾滋病、艾滋病危害,从而提高自身防范艾滋病的意识,阻断艾滋病传播渠道,降低艾滋病发生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自愿咨询率、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由此说明,艾滋病为传染性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机制过于复杂,并且易于受到较多传播渠道影响,使得发病率、病死率非常高。为此,需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工作,进而从根本上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的实施,可帮助流动人口正确看待艾滋病,积极主动咨询艾滋病相关知识,加强其自我保护和防范的意识,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婧,陈睿,曾成龙等.西安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情况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7,26(8):84-86.

    [2]葛宪民,唐振柱,李国坚等.广西艾滋病警示性宣传教育+综合防控干预创新模式的建立及實施效果[J].广西医学,2017,39(11):1707-1712.

    [3]陈巧芳.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2017,41(3):48-50.

    [4]黄小明.宜宾市流动人口艾滋病KAP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6):413-415.

    [5]蔡畅,丁正伟,秦倩倩等.2014年我国监管场所性罪错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流动状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4):292-295., 百拇医药(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