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1)
【摘要】作为一门探讨营养和疾病关系的学科,临床营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开展综合治疗活动的重要构成,对人们生活习惯和生命健康意义深远。因此,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临床营养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本文即对案例教学法在该门学科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以期为后续该门学科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参照,使临床营养学学科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学科教学;案例教学法;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02
临床营养学学科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特点显著,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推动学生自学、应用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过往模式下,过于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到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在此形势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
1 相关理论概述
1.1案例教学法 1920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被首次提出,很快,其就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一直以来,其都被认为是一项较为成功的、能够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教学手段[1]。我国于1980年引入案例教学法,时至今日,案例教学法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青睐。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基于教学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真实的案例素材,进而推动学生走进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总结来说,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三点特点:一是侧重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紧密相联;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侧重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之间交流。在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较为新颖和先进,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具有一定的价值[2]。
1.2临床营养学 作为一门兼顾理论和应用的学科,临床营养学不仅仅包含着大量的营养学领域内容,还涵盖了关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的理论知识,其与临床医学综合治疗活动紧密相关。近几年来,临床医学领域飞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临床营养学的进步,为提升营养知识的普及速度,满足现阶段多种慢性疾病防治的需要,教育界的诸多医学院校均开设了临床营养学课程,以期丰富学生医学知识体系,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从事本职工作,在岗位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直以来,在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学模式都带有明显的落后性特点,教师均秉持“授课为主”、“主导课堂”的教学观念,机械的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进而使最终的教学成效不尽人意,因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着较为显著的意义。
2 前期教学工作
2.1案例组织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临床营养学课堂中,案例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选择作用显著的真实案例,强化教学效果[3]。
首先,引入课堂的案例要有着鲜明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可基于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推动其自觉走进案例之中。其次,教学案例的内容要具有目的性、代表性、讨论性、时代性和真实性等,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日常生活相贴近,并能够立足于实际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理解案例、感知案例、有所思考;案例信息和资料最好要与教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相契合,在强化二者之间联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所选取的案例还应该是时下或者近几年来医学领域发生的热点问题,以提升学生对其的关注度和兴趣,调动学生讨论热情。最后,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是否已经涵盖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是否有相关背景和讨论需要,选择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实现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当然,教师最好要选择一些较为复杂的、包容的案例,学生对案例的看法和认知不同,在观点上就会产生不同的分歧,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4]。
2.2落实案例讨论准备工作 作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临床营养学课堂中的关键环节,案例讨论尤为重要,无论是作为课堂主导者的学生,还是作为课堂指导者的教师,都应高度重视案例讨论,落实准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对案例深入进行了解,准确掌握案例的背景、资料、事件和课堂教学知识点等,并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来预测学生对案例产生的不同观点和反应。因此,教师群体可在正式授课前,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共同构建出最佳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出其在课堂之中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提前对教师导入的案例加以理解和掌握,提前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完善學生的知识体系。
3 教学实施工作
3.1案例分析讨论环节 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进展,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分析讨论活动的开端,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之中。在具体的讨论环节,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并从旁协助,发挥引导和启示作用,确保学生的整体讨论思路不与主题相偏离。同时,教师还要创造有效的手段,营造环境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观点不同可相互进行辩驳,推动学生发挥个人思维能力,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大胆进行言论[5]。
为保证案例分析讨论环节的成效和秩序,教师可将讨论环节分为两个阶段,即:小组和班级讨论阶段。在小组讨论阶段时,教师可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共同讨论后,轮流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在此过程中,小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得出最佳结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即可进入班级讨论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细致安排讨论内容和程序,鼓励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6]。, http://www.100md.com(杨晶)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学科教学;案例教学法;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02
临床营养学学科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特点显著,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推动学生自学、应用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过往模式下,过于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到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在此形势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
1 相关理论概述
1.1案例教学法 1920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被首次提出,很快,其就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一直以来,其都被认为是一项较为成功的、能够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教学手段[1]。我国于1980年引入案例教学法,时至今日,案例教学法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青睐。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基于教学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真实的案例素材,进而推动学生走进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总结来说,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三点特点:一是侧重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紧密相联;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侧重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之间交流。在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较为新颖和先进,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具有一定的价值[2]。
1.2临床营养学 作为一门兼顾理论和应用的学科,临床营养学不仅仅包含着大量的营养学领域内容,还涵盖了关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的理论知识,其与临床医学综合治疗活动紧密相关。近几年来,临床医学领域飞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临床营养学的进步,为提升营养知识的普及速度,满足现阶段多种慢性疾病防治的需要,教育界的诸多医学院校均开设了临床营养学课程,以期丰富学生医学知识体系,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从事本职工作,在岗位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直以来,在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学模式都带有明显的落后性特点,教师均秉持“授课为主”、“主导课堂”的教学观念,机械的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进而使最终的教学成效不尽人意,因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着较为显著的意义。
2 前期教学工作
2.1案例组织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临床营养学课堂中,案例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选择作用显著的真实案例,强化教学效果[3]。
首先,引入课堂的案例要有着鲜明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可基于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推动其自觉走进案例之中。其次,教学案例的内容要具有目的性、代表性、讨论性、时代性和真实性等,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日常生活相贴近,并能够立足于实际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理解案例、感知案例、有所思考;案例信息和资料最好要与教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相契合,在强化二者之间联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所选取的案例还应该是时下或者近几年来医学领域发生的热点问题,以提升学生对其的关注度和兴趣,调动学生讨论热情。最后,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是否已经涵盖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是否有相关背景和讨论需要,选择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实现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当然,教师最好要选择一些较为复杂的、包容的案例,学生对案例的看法和认知不同,在观点上就会产生不同的分歧,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4]。
2.2落实案例讨论准备工作 作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临床营养学课堂中的关键环节,案例讨论尤为重要,无论是作为课堂主导者的学生,还是作为课堂指导者的教师,都应高度重视案例讨论,落实准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对案例深入进行了解,准确掌握案例的背景、资料、事件和课堂教学知识点等,并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来预测学生对案例产生的不同观点和反应。因此,教师群体可在正式授课前,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共同构建出最佳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出其在课堂之中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提前对教师导入的案例加以理解和掌握,提前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完善學生的知识体系。
3 教学实施工作
3.1案例分析讨论环节 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进展,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分析讨论活动的开端,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之中。在具体的讨论环节,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并从旁协助,发挥引导和启示作用,确保学生的整体讨论思路不与主题相偏离。同时,教师还要创造有效的手段,营造环境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观点不同可相互进行辩驳,推动学生发挥个人思维能力,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大胆进行言论[5]。
为保证案例分析讨论环节的成效和秩序,教师可将讨论环节分为两个阶段,即:小组和班级讨论阶段。在小组讨论阶段时,教师可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共同讨论后,轮流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在此过程中,小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得出最佳结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即可进入班级讨论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细致安排讨论内容和程序,鼓励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6]。, http://www.100md.com(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