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昆明医学院学报》 > 20202
编号:13490497
远隔缺血预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2
     摘要:临床上缺血性疾病十分常见,及时重新恢复血流能有效的修复缺血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治疗缺血性疾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但与此同时,再灌注又可能加重缺血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障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过后,心肺等脏器均经历了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再灌注可以减轻组织器官缺血造成的不良后果,但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減轻IRI。因此,如何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7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74-03

    一、远隔缺血预处理的由来

    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是指在心脏手术前,通过对远端器官或组织进行多个短程、非致死性的缺血/再灌注处理,来保护心肺或其他脏器免受致命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1-3。1986年,Murry等人发现发现持续冠状动脉阻断前给予心脏进行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可减少75%的心机梗死面积(相较于对照组)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