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泻下剂 > 温下 > 温脾汤
编号:183667
名方温脾汤治寒积便秘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21.12.14
     □ 丁兆平

    “华亭费秋谷母骤腹痛,濒危者再。闻天马山有道人能医,乃亲往延治。途遇一老翁,同憩于亭间,问何适?费以延医对。翁于囊中出一方曰:此孙思邈所得龙宫方也。服之当有效。费于匆遽间不辨何药,即市归进母,一服而愈。后以方示人,盖即《千金方》温脾汤也。”

    这是清代毛对山《对山医话》中所讲的名方温脾汤的故事。意思是说清代松江县(今属上海)华亭地区有个叫费秋谷的人,他的母亲突发腹痛,并且反复发作,以致濒危。他听说附近天马山上有道人能医治这种病,于是前往求治。路途中遇到一位老翁,共同在亭间休息时,老翁问他要到哪里去,费秋谷告以求医,并述说了病情。老翁从口袋中拿出一处方,对费秋谷说,这是药王孙思邈的龙宫方,服用它应当有效。费秋谷于是急忙返回,按处方从药店中购买了方中药,回家煎熬好给母亲服下,想不到一服而愈。后来,费秋谷拿这个方子给懂行的人看,原来正是《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方》)中的温脾汤。

, http://www.100md.com     温脾汤出自《千金方》卷十五,由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五味药组成。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适用于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之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秘、脐周疼痛,或久利赤白,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苔白,脉沉弦。

    温脾汤为泻下(温下)著名方剂,所治病症系由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此时单用攻下,必更伤中阳;纯用温补,则寒积难去。因此,以附子补温脾阳,大黄攻逐积滞;干姜助附子温阳祛寒,人参和甘草益气补脾。

    温脾汤常用于功能性便秘、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过去曾用于治疗蛔虫性腹痛,现今则可辨证用于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脏病、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阑尾周围脓肿、尿毒症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停者。

    以下介绍李斯炽用温脾汤治疗胃脘痛的验案,可以加深对温脾汤的理解和鉴别运用。

    李某,男,16岁,学生。1963年3月,病人随校下乡劳动,月余觉胃脘痞胀,时而疼痛拒按,每于食后加重,甚则坐卧不宁,延续半月。劳动结束后乃步行返校,中途脘痛频作,渐次转剧,捧腹蜷缩于道旁数十次,途中曾解大便一次,有蛔虫一条,便后稍觉痛缓,乃急急回城,至某地段医院诊治。医者询问病情,认为时痛时缓,疼痛拒按,得食加重,便虫后减轻,均为虫痛之表现,即用川楝、贯众、大黄之类驱虫。连服数剂,未见虫体排出,仍疼痛如故。乃更医,又诊为胃肠结实,用大承气汤全方一日一剂,虽连服四日,亦毫无起色。乃急来我处求治。察其舌苔黄白相间,白多黄少,厚而津润。再详寻病因,始知在农村劳动时,多食生冷蔬菜瓜果。按此病症与舌苔,应为辨证之主要依据。过食生冷蔬菜瓜果,损伤脾阳,致成中寒,再因脾失健运,饮食不化精微而变成积滞。其苔白多黄少,厚而有津,亦属寒实互结之象。寒实阻于胃肠,不通则痛,故发为疼痛拒按。得食雍气则痛更甚,排便畅气则痛稍缓,寒结则蛔不安故便蛔。大承气汤苦寒攻下,虽能泻实而不能祛寒。故处方以温脾汤加减。干姜6克,大黄6克,广木香6克,草果仁6克,附片6克,甘草3克。二剂。病员服上方二剂后,解溏便少许,胀痛即止。(《李斯炽医案(第一辑)》)

    需要说明的是,《千金方》中就有三首同名的温脾汤。十三卷中的“心腹痛门”温脾汤,即本方加当归、芒硝,泻积之力较强,主治寒积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者;十五卷中的“脾脏方冷痢门”的同名温脾汤,比本方多桂心而无甘草,虽主治略同,但宜于寒证较重而兼见冲逆的证候。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