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0.05.15
编号:5982
入夏后饮食讲究“有节”和“有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医药卫生报 2010.05.15
     随着夏天的降临和气温的攀升,一些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日常保健措施当有所侧重。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消化 饮食讲究“有节”和“有洁”

    夏季饮食必须注意节制和卫生,以避免疾病发生:

    不贪凉:冰爽的刺激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而给身体,尤其是胃肠遗留的后患是无穷的。除了导致胃肠不适,过于寒凉的饮食还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给感冒等其他疾病造成可乘之机。

    把好入口关:饮食卫生是胃肠健康的关键。首先,饭前便后勤洗手,生吃的果蔬也要清洗干净;其次,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要立刻食用,剩饭菜应彻底加热杀菌后再吃,当然,吃新鲜的食物是最好的。

    不要急着止泻:腹泻的时候很多人会马上用药物止泻,其实,如果腹泻症状并不严重,一般不提倡立即服用止泻药,而应有个排泄的过程,促使体内的细菌毒素排出体外;如需应用抗生素,在使用前应先咨询或请教医师。若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则必须到医院就诊。对于较为严重的肠道传染,患者不仅要及时用药,还必须保证足够的疗程,以免病情反复转为慢性腹泻。

    食物清淡多辛: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与四季存在着一种通应关系,对于夏季尤其是初夏的饮食,提倡“减苦增辛”,因为辛主发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于阳气的发散,而辛味主升散,与夏季阳气发散的状态相吻合。常见的辛味食物有大葱、生姜、薄荷、大蒜、竹笋、豆芽、韭菜、香椿、荠菜等。另外,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谷物类食物,可以多食用粥类食物,避免过分的寒凉与温热对身体造成伤害。

    心脑血管 天热多喝水

    虽然初夏时节还未至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针对气温升高的特点,本来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以免发生脱水的危险,诱发疾病;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更要控制好血压,避免过大的波动。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即使不是疾病的高发期,也必须坚持持续不间断的疾病控制与保健,才会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一方面要控制好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盐高脂饮食、烟酒无度等;另一方面要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即使病情平稳,也不要自作主张停药,而应咨询医生调整适合的用药方案。如果感觉到胸闷、气短,心慌不适,心率加快,超过90次/分;或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时,需立即就医寻求治疗。

    皮肤 防晒,还是防晒

    夏季皮肤护理的关键词是防晒。防晒不仅仅是为了美容,更是为了维持皮肤健康。夏季太阳光较为强烈,如果不做任何防护措施,让皮肤遭受曝晒,接受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不仅可能产生皱纹、色斑,也很容易导致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甚至增加皮肤癌的发病几率。

    因此,夏季护肤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防晒工作,可根据自己的皮肤特点选择一款适合的防晒产品;外出时尽量避开日照强烈的中午、下午等时间段;出门时可以撑上遮阳伞,戴上宽边的遮阳帽和太阳镜,全方位保护皮肤健康。

    (摘自《燕赵晚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