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牵牛子
编号:27074
牵牛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7日 医药卫生报 2020.07.07
     牵牛子

    □高亚丽

    有次和朋友们到姜子牙故里游玩,在山脚下我看到两位大姐在荒草蔓中采摘着什么,上前打听说是“姜凉子”(音),很想知道确切的字怎么写,因为我猜想一定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惜两位大姐都不知道,只说能治小儿积食,焙干口服即可,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偏方。

    回家后,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姜凉子”原来就是牵牛子,怪不得看它种子外面的包膜很眼熟。

    李时珍善用牵牛子。《本草纲目》记载,有一宗室妇人,年近60岁,大便秘结,一般十几天排一次便,其难甚于生产,非常痛苦。曾用养血润燥通便的药物,感胸膈满闷不适;用芒硝、大黄等泻下通便,亦无效,此病已持续30余年。李时珍诊病时发现妇人心情忧郁,体型肥胖,细皮嫩肉,泛吐酸水,常患热病。他认为,此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化为痰饮,不能下润肠腑,非燥比也。芒硝、大黄又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李时珍以牵牛子末,用皂荚膏为丸让妇人服用,一服即大便通利,一次胀消。牵牛子走气分,通三焦,气顺痰消,上下通快。

    牵牛子有黑色和黄白色两种,因此又名黑丑、白丑,我见到的是黑丑,小小的,像豆子。牵牛子性寒,具有泄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等,孕妇禁用。牵牛子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以前因为缺医少药,民间有许多偏方被世代传承下来。随着就医条件的改善,我们渐渐淡忘了那些饱含先人智慧的经验。如果能做好规范管理,不需花钱买药,那些“处处有之”的野花草依然能发挥它为人类消除病患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永煤集团总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