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0.08.25
编号:30076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5日 医药卫生报 2020.08.25
     □张文彩

    笔者采用自制愈喘膏贴穴法治疗哮喘,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分享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2例病例,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3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长者52年,最短者1年,平均26.5年。有哮喘家族史者15例,无哮喘家族史者77例。属寒者60例,宽热错杂者25例,展热者5例。所有病例都有咳嗽、吐痰、喘闷症状,大多在秋冬季节发作,均经过X线透视或胸部摄片确诊。严重肺气肿、心脏病、高血压病、肺结核活动期、肺尘埃沉着症均不在此列。

    治疗方法

    洋金花5克,丁香10克,白芥子20克,细辛12克,甘遂20克。以上药量为1人3次量或3人1次量,随时根据患者数量按比例加倍药量。将上药共同研磨为粉末,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其膏以拇指和食指捏之不滴水、放下不散开为度,装瓶备用。

    选穴及贴穴:主穴位选用大椎穴、肺俞穴,定喘穴,天突穴,膻中穴,备用穴位选用肾俞穴,足三里穴。穴位选定后先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将药膏团成2倍于豆大之药团置穴位上,再用4厘米×4厘米的胶布固定,以免药物脱落。

    贴穴时间及注意事项:每年贴2个疗程,每个疗程3次。即夏天三伏天,从初伏开始贴第1次,每隔10天贴1次,共贴3次为第一疗程。冬天于三九天,从一九开始贴第1次,每隔9天贴1次,共贴3次为第二疗程,如此连续3年。每次贴穴时间的长短以个人耐受程度不同而不等,最长不超过6小时,最短不少于2小时。如贴后2小时有烧灼样疼痛者可随时取下;如穴位局部有微痒、微温舒适之感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宜过长;如贴后起小水疱者,切勿抓破,一般3天即可自行吸收;如水疱已破,可捈龙胆紫药水预防感染。贴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酸辣等刺激之品。

    治疗效果

    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拟定标准判断,痊愈21例,显效31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7%。此疗法中,寒证优于热证,病程短者优于病程长者,无哮喘家族史者优于有哮喘家族史者。

    总 结

    哮喘多风痰为病,风乃诱因,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精藏而纳气,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洋金花辛温有毒而入肺,有解除气管痉挛、祛风定喘之功效。丁香辛温无毒,入脾、胃、肾经,有抗菌消炎,健胃暖肾降逆之力;白芥辛温入肺、胃经,以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平喘;细辛辛温,入肺经,有缓解气管痉挛、祛散风寒利水透窍之功效;甘遂甘苦而寒有毒,入肺、脾、肾经,能泻水逐饮破积聚;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可散风寒除痰饮,且又有药引之用。总的来看,本疗法能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加速炎性分泌物的吸收与排泄,改善呼吸量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增强抑制变态反应。同时,本疗法应用简便、广泛,患者易于接受,不但疗效好且无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