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3.01.14
编号:41333
儿童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月14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1.14
     □邢庆娜

    1.儿童疾病的特点:儿童时期是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时期,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不断完善、逐渐成熟。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在这个时期比较多见,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比成年人高。儿童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医学上的儿童与成年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婴幼儿,年龄越小,体质差异越大。从解剖学方面来说,成年人各个器官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在生理方面,儿童的脉搏和呼吸频率比成年人快;在病理方面,临床常见疾病往往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从疾病进程方面来说:儿童病情变化快、恢复快,比如骨折之后易于矫正及恢复,后遗症比成年人少,但也会进展迅速而死亡,多见于败血症等病。

    2.儿童影像学检查注意事项:婴幼儿做影像检查时,应动作轻柔、保暖、减少不良刺激,取得陪同家长的配合;摄片时,要求曝光时间短,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小儿对X线比较敏感,对于性腺、甲状腺、晶状体等进行有效保护。

    3.临床常用儿童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超声:主要用于心脏和盆腔疾病的检查,是儿科影像检查的首选,具有无辐射、实时成像、操作简便等特点。

    X线:是小儿胸部、骨关节系统疾病、胃肠道先天性发育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透视检查可用于支气管异物的初步评估及胃肠道造影检查;造影用于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首选检查方法。

    CT:是X线、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是胸腹部肿瘤、外伤、先天性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婴幼儿时期各个脏器尚未发育成熟,解剖结构对比度差。一些疾病,比如进行CT平扫无法定性时,需要增强CT协助检查与诊断,应把握好适应证、采用低剂量扫描。

    MRI(核磁共振成像):因其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特点,是儿科理想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方面更是如此,比较敏感,可准确显示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近些年,运用MRI在儿科疾病的应用,对于一些功能改变性疾病诊断做出了很大贡献。

    4.儿童影像学检查前的准备:儿童影像学检查以自然睡眠比较理想,但是CT或MRI检查时常需要镇静,药物镇静常用于特殊的CT检查(比如增强CT检查等)和MRI检查,因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噪声较大、自然睡眠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临床常用镇静药物,以达到预期效果。

    儿童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原则:首选超声和MRI检查。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及一些胃肠道疾病选用X线或CT检查,应注意防护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