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3.03.30
编号:42469
了解孤独症 关注孤独症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30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3.30
     □阎 琳

    在诊室里,一名男士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就诊。小男孩一直玩着自己的玩具,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我一眼。这名男士说:“孩子3岁了,不理人,不说话,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就像活在真空里,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闹人、发脾气。眼看着要上幼儿园了,他还是这样,都快急死人了。我们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行。医生,我的孩子怎么啦?”

    通过检查、评估,我们确诊这个孩子患了孤独症。孤独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发育早期(多在36个月以内),约2/3的患儿在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在经历1年~2年的正常发育阶段后退行性起病。孤独症的病因不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孤独症是儿童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

    孤独症的症状包括:1.缺少目光交流、对视,没有交往兴趣,存在交流障碍,难以与同龄人交朋友,对父母缺少亲密感。2.言语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有些甚至不会说话,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3.感兴趣的事情非常单一,行为方式刻板,会重复做一个动作,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异常。4.有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多动、冲动、自伤等精神症状,也可能伴其他疾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

    孤独症的治疗方法:1.早诊断、早干预。患儿2岁前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干预。2岁后可进行医院、专业机构、家庭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2.选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如以ABA(应用行为分析)为基础的教育训练、行为治疗、示范法、自然情景教学法等。3.长期坚持个体化治疗干预。4.存在较严重的情绪不稳、自伤、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且行为矫正无效,或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可以进行药物治疗。

    孤独症预后不良,仅5岁前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言语功能者,预后相对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将终身患病,约80%的孤独症患者社会功能受损。

    因此,对孤独症群体的服务、支持与照护是一场人生接力马拉松,需要家长、医生、康复师、特教老师等的付出与坚守。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家长作为患儿的照料主体,不仅要了解疾病,掌握照料、管理和训练方法,还要寻找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康复师、特教老师给予孤独症患者专业训练、人生引领,背负着许多家庭的希望和重托,职业压力较大。

    总之,我们在关爱孤独症患者的同时,也要关爱这些照顾者和支持者,希望社会各界正确理解孤独症,了解、走进孤独症群体服务者的真实生活与工作中,推动孤独症康复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