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
编号:44815
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
http://www.100md.com 2023年7月8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7.08
     □姜 雪

    产后出血的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 正常情况下胎盘排出后子宫肌纤维立即收缩使原来开张的血窦受压、血流淤滞血栓形成能迅速使流血量减少,其止血作用以肌纤维的缩复功能最为重要,任何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都可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软产道撕裂 妊娠时软产道血管丰富而充血,分娩时若发生软产道撕裂伤,特别是当裂伤涉及阴道上部宫颈及子宫时止血往往较困难。

    胎盘残留或滞留 胎盘在部分剥离或剥离后滞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缩复和收缩,使子宫内血窦不能关闭而引起出血,有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同样可引起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在产科范围内的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宫内死胎潴留过久、羊水栓塞等,少数是因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等。子宫收缩乏力约占50%;软产道撕裂约占20%;胎盘残留或滞留占5%~10%;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者极少。

    分类

    产后出血分为早发性大出血和晚发性大出血。早发性大出血发生在生产后24小时内,通常是因为子宫收缩不良或产道裂伤引起的;发生在生产24小时后到6周内的大出血属于晚发性大出血,多数是由于胎盘残留或子宫复原不良所造成。

    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多者:应立即输液、输血,给予保暖。尿潴留者:给予导尿。大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子宫收缩乏力者: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为鲜红者:行产道检查,如有裂伤进行伤口缝合,让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预防休克。凡多胎、双胎、晚期妊娠出血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宫缩剂,24小时内密切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嘱咐患者改变体位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怎样预防

    重视产前保健 要避免生育过多或多次人流、刮宫。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患有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受孕。全面产前检查,如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治疗;如果是双胎、羊水过多、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等应提早住院待产;有产后出血史的,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分娩时的抢救工作。合理控制饮食、体重,避免胎儿过大。

    提高分娩质量 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帮助产妇消除顾虑,保持心情舒畅。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加强产后观察 密切观察产后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检查产道是否有裂伤,是否有阴道血肿。产后尽早排尿,以免膀胱膨胀影响子宫收缩。产后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妇产医院产科一病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