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46256
急性颅脑损伤中颅内压的监测及评估
http://www.100md.com 2023年8月29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8.29
     □赵颖颖

    人体是复杂且精密的,一些重要脏器(比如大脑、心脏等)对血流量的变化比较敏感,且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容易受到循环中低灌注或者高灌注的影响。但同时,此类器官也拥有强大的血流调节功能。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这种自我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颅内压监测能实时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反映颅内压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指导临床,改善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充血或缺血损害。

    颅内压自我调节

    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血容量和脑脊液3部分压力的总和。其中,任何一部分压力发生变化都会导致颅内压发生变化。特别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积水等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导致颅内压升高,就会出现头痛、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时会发生脑疝甚至死亡。颅内压的自我调节主要依靠脑循环中的血管调节。在不同的动脉压下,血管内皮及平滑肌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血管跨壁压力和剪切应力的变化,通过改变血管的平滑肌张力,调节血管直径;通过改变脑灌注的阻力,调节脑血流量,保证脑的代谢和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脑血流量,比如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发生高碳酸血症和动脉低氧血症时,脑组织会缺氧,它们会使脑血管扩张,以增加脑血流量,进而增加脑组织灌注,改善脑缺血缺氧。

    颅内压监测

    在急性颅脑损伤的处理中,控制好颅内压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颅内压监测是判断颅内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颅内压监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各个诊疗过程中。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包括两种: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探头可以放置在侧脑室内、硬脑膜下、硬脑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中。在脑室置管进行颅内压监测操作简单、便捷且准确性高,还可适量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同时还可达到监测和治疗的目的。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出血及感染等风险,但因其能更准确、直观地反映颅内压的实时变化,因而在临床应用中依然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优点是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精确度相对较差。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包括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监测法、视觉诱发电位监测法和经颅多普勒测压法等。

    颅内压评估

    了解颅内压的情况,在救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协助诊断颅内高压,评估疾病状态,对相关的病情走向进行预判,并可根据实时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指导临床决策,比如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是否需要手术等,还有助于控制围手术期的颅内压力,改善脑灌注,及时纠正缺血缺氧。此外,颅内压的评估可以为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一些关键证据,反馈指导临床方案调整,并辅助评估预后,从而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残障率和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重症监护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