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3.10.12
编号:47920
自身抗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0月12日 医药卫生报 2023.10.12
     □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常见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目前,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被证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准确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效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诊断及鉴别、疾病进程判断、疗效监测和预后,以及疾病的早期预警等方面。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检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试验。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但是经皮质激素治疗后,其阳性率可以降低。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较高。类风湿因子阳性支持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倾向性诊断。比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热的鉴别;对非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参考患者的病史。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对肉芽肿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结缔组织病、炎症性肠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定量和定性的优势

    与定性检测结果相比,定量检测针对每个抗体出具明确的浓度和量值,精准界定“灰区”(弱阳性),为未来随访提供量值变化依据。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也存在低滴度的生理性自身抗体,如何精准界定和解读“灰区”结果是临床医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定性检测对于“灰区”结果往往具有高度的主观性;而定量检测可以通过具体的量值和范围,对“灰区”结果进行精准界定。更重要的是,针对处于无症状期但是检测结果为“灰区”的患者,定量检测为后期的随访及抗体量值变化的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往往采取免疫抑制(如激素)、B细胞清除(如利妥昔单抗类药物),以及免疫吸附或血浆置换(对于部分难治性或需要回避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上述治疗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变患者的免疫状态。因此,借助相关指标对治疗效果开展客观评价尤其重要。定量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前后精准的抗体量值,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评估,并且可以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供职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