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79KB,3页)。
康康 任森根 吴丹宁 韩飞舟 解放军第117医院 解放军第117医院 解放军第117医院 解放军第117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79例V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单纯型50例,膨出瘤型28例,肌部VSD1例。选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2例,Sideris钮扣闭合装置16例,Amplatzer PDA封堵器45例,Amplatzer偏心型膜周部封堵器11例,Am-platzer肌部VSD封堵器1例。结果79例患者75例封堵成功(94.9%)。术后新出现心律失常31例(41.3%),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22.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8%),室性早搏3例(4%),间歇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2.7%)。1例患者术前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4天心电图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伴发阿—斯综合征。经紧急开胸心脏挤压,气管插管,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复苏成功,出院时患者心电图恢复至术前状态。其余25例束支传导阻滞,其中5例应用强的松30mg/日,一周后仅有2例存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存在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室性早搏,2例为一过性,1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院时室性早搏仍有591次/24小时。结论经导管封堵VSD,出现心律失常达41.3%,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
【分类号】R541.1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长期以来外科修补术一直是治疗VSD的传统方法。1988年,Lock等[1]首先报道经导管关闭VSD,以后又有多种室间隔封堵器用于临床。1999年以来,随着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装置的研制成功,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
------
[摘 要]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79例V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单纯型50例,膨出瘤型28例,肌部VSDl例。选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2例,Sideris钮扣闭合装置16例,AmplatzerPDA封堵器45例,Amplatzer偏心型膜周部封堵器11例,Am,platzer肌部VSD封堵器1例。结果 79例患者75例封堵成功(舛.9%)。术后新出现心律失常31例(41.3%),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X.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8%),室性早搏3例(4%),间歇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2.7%)。1例患者术前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4天心电图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伴发阿—斯综合征。经紧急开胸心脏挤压,气管插管,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复苏成功,出院时患者心电图恢复至术前状态。其余25例束支传导阻滞,其中5例应用强的松30mg/日,一周后仅有2例存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存在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室性早搏,2例为一过性,1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院时室性早搏仍有591次/24小时。结论 经导管封堵VSD,出现心律失常达41.3%,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心导管插入术;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1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06)04-0210-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