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4
编号:13619717
膜原浅议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4
半表半里,病理阶段
     摘要:“膜原”一词源于《黄帝内经》,其文简意深,以致后世医家见仁见智。文章欲通过对“膜原”的文献梳理,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并提出将膜原看做疾病传变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的观点。

    关键词:膜原;半表半里;病理阶段

    膜原,又称募原,在《素问·疟论篇》、《灵枢·百病始生篇》和《灵枢·岁露篇》等中作“募原”,在《素问·举痛论篇》作“膜原”。《素问·疟论篇》有载:“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后世医家对“膜原”的研究颇多,论述也多有发挥,并提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观点,以致其概念尚无明确定论。遂笔者将有关膜原的论述浅议如下,抛砖引玉,期盼同道指正和完善。

    1、膈膜为膜原

    王冰注解《素问·举痛论篇》时云:“膜,谓膈间之膜;原,谓膈肓之原。”清代医家何秀山在为《通俗伤寒论》所作的按语中言:“《内经》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基于此理论,有学者也提出了膜原是广泛存在于人体且互相联系的膜状组织系统[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