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6
编号:13617374
浅谈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6
     (2)脂肪代谢紊乱:脂肪代谢紊乱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溃疡发作、高热不退、肌肉酸痛、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等,如果出现脂肪代谢紊乱的现象,要立即停止注射脂肪乳剂。通常,20%的脂肪乳剂250ml约需输注4~5小时。

    3.4血栓性浅静脉炎

    多发生于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时。输液局部组织的静脉出现条状红肿、发硬、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烧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湿热敷,同时换不为继续注射。更换输液部位或外涂可经皮吸收的具抗凝、消炎作用的软膏后可逐步消退。

    4.护理措施

    4.1保证营养液及输注器具清洁无菌: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C以下的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4.2控制輸注速度:避免输注过快引起并发症和造成营养液的浪费,葡萄糖输注速度应控制在5mg/(kg.min)以下,输注20%的脂肪乳剂250ml约需4~5小时。

    5.导管护理

    5.1妥善固定。

    5.2防止扭曲、折叠、受压,输注结束时用肝素稀释液封管,防止血栓形成。

    5.3保持清洁无菌,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并观察和记录有无红肿感染现象,如有感染应通知医生并拔管,同时管端细菌培养。

    5.4定时冲洗。

    6.促进病人舒适感

    6.1体位:帮助患者在保证静脉注射效果的前提下选择舒适的体位。

    6.2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速度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和患者耐受程度选择,避免耐受性差的患者出现由于注射过快而导致的高烧、心率加快等不适现象。

    6.3高热病人的护理: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多因输液过快引起;在输液结束后数小时、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对部分高热疯人可根据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

    参考文献:

    [1]于康.实用临床营养手册.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6-329.

    [2]张爱珍.医学营养学.1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1998:189-196.

    [3]王春英.普外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42-643 [4]

    [4]陶红.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6):518-519.

    [5]蒋朱明,蔡威.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 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2-233.

    [6]吴国豪主编.实用临床营养学.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3-150.

    [7]郑颖.普外科肠外营养相关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311-312

    [8]杨华.普外科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C):131-132, 百拇医药(李莹 张伟利 朱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