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8
编号:13615728
浅谈输液反应原因及其临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8
     摘要:通过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给予有效准确的护理干预,预防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输液反应 原因 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液体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作为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输液的认识十分重要,了解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症状及处理,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1.致热原

    1.1[1] 包括异性蛋白、死或活菌体和细菌代谢产物(毒素),而后者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致热性最强,反应严重,需要及时处理,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1.2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机械微粒、因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都可能成为致热原。

    2.药物因素

    2.1液体的质量:液体在搬运、储存及使用中,若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而造成微生物污染液体,特别是含糖的液体极易变质。

    2.2热原迭加: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比较多,各药的致热物质迭加在一起,可能超过阈值发生热原反应[2-3]。

    2.3溶剂选择不当:如生脉、银杏叶等中草药剂,其成分复杂,如果选择不当的溶剂,药物与液体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或由于PH值改变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以及其它致敏物质等[4]。

    3. 操作因素

    3.1 目前都采用封闭式输液,出多少液体就要进多少空气,如果由于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进药液,而造成污染。

    3.2 操作前不注意手卫生,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无菌操作观念不强;配药室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碘酒、酒精没有定期更换,消毒剂不合格对皮肤消毒不彻底,或者针头未顺利刺入,反复同一针头试刺而诱发输液反应。

    二、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

    2.1 配制药液前30分禁止打扫治疗室卫生,输液前一定要注意手卫生,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仔细检查药物颜色、透明度、药瓶有无裂痕,发现异常禁止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2.2 在输液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精神紧张、恐惧输液的消除不良情绪,给予安慰及心理疏导。

    2.3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没有把握的药物不放在一起混合使用,输液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输入中西药之间要用0.9%氯化钠冲管,防止混合反应。另外,由于反复多次穿刺胶塞会使药液中的微粒增加;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等输入体内也会发生热原样反应,故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弃去,安瓿折断前要用碘酒棉签擦去玻璃碎屑。

    2.4 静脉穿刺时应选用平直柔软有弹性的血管,避开皮肤感染、渗出的部位,避开皮肤病、血肿的部位,以免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血管,引起输液反应。

    2.5对加有降压药,升压药以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等,开始输注时必须从每分3-5滴开始,根据疗效调整滴数,最好使用微量泵或者输液泵输入,提高用药安全。

    2.6 液体输毕及时更换,对于加压输液的患者要专人看护,避免造成空气栓塞。

    2.7 病室环境卫生也很重要,凡在输液期间不得打扫卫生,减少人员探视,防止环境污染。

    三、輸液反应护理对策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并保留余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同时建立新的静脉通路以备急用。给病人吸氧,同时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配合医生治疗,除以上内容,还应做好以下几点[5]:

    3.1 对发热反应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或30%-40%酒精擦浴,冰袋敷于额部、腋下,腹股沟等处,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观察体温变化,做好记录。

    3.2 对过敏反应的患者,遵医嘱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肌注,严重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3.3 对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的患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8升/分,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端坐位,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注意保暖,严格记录出入量,加强心理护理。

    3.4 疑为空气栓塞的患者,立即给予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以便空气集聚于右心室,避免阻塞肺动脉口而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挽回患者生命。

    总之,静脉输液作为迅速补液和给药的重要途径,在疾病的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的输液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静脉输液不单单是一项护理操作,而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程序,操作前对患者的完整评估,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等等,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还应有预见性的观察,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娴熟的技术,较高的理论水平,高度的岗位责任心,了解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因症状表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准确的护理干预,预防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吕利明、王志稳 安瓿类药液抽取过程中微粒控制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7.23:62-64

    2.龙丹凤、房丹秀、康晓晓 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与护理研究(J)2014.49(10):666-668

    3.陈秀强 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34(12):737-738

    4.杨丹 静脉滴注用抗生素粉针剂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10):670-672

    5.罗建华 静脉输液意外及其对策 【J】中国临床医生 2000.28(2):51, 百拇医药(李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