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10
编号:13613862
雌激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10
     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常见的易感因素。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为“二次打击”学说。初次打击主要指由于这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肝细胞内的脂质沉积。而引起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脂质摄入异常:包括高脂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动员增多,从而引起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增多;(2)线粒体功能障碍: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游离脂肪酸发生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生成甘油三酯增多;(3)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不足或者分泌减少,导致运出肝细胞的甘油三酯减少。以上者集中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引起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多的沉积。第二次打击主要是反应性氧化代谢产物的增多引起脂质过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以及细胞因子、Fas配体以及线粒体偶联蛋白的活化,从而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持续存在的炎症又会导致肝细胞发生纤维化和(或)肝硬化。

    线粒体功能障碍也可引起肝脏脂肪沉积。线粒体作为一个具由多种功能的细胞器,既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也是是脂肪酸发生氧化的细胞场所,同时活性氧自由基也在线粒体当中产生。线粒体功能如果发生改变,会影响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减少会导致细胞内脂质堆积,还会促进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及肝脏损伤。

    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损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