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呼吸系统疾病 > 小儿肺炎
编号:13611893
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12
     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7年0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细菌和支原体作为病原依据把患儿分为细菌组(35例)和支原体组(35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检测3组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结果: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组患儿和对照组的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4.29%,显著高于支原体组的22.86%和对照组儿童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

    关键词:C-反应蛋白检测;小儿肺炎;诊断效果

    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者可累及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患儿出现中毒性脑病、心律失常、中毒性肠麻痹等,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发育及成长,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病毒、细菌和病原体都是肺炎的常见致病因素,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能够促进患儿病情的治疗进程,提高病情的控制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是检查小儿肺炎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我院对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效果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5年07月~2017年0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X线片检查、血常规、病原菌检查均确诊为小儿肺炎,排除标准:①病毒性肺炎患儿。②入组前或正在使用抗生素的患儿。③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患儿。④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经血培养和相关抗体检查结果,依据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将患儿分为细菌组和支原体组各35例,细菌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5.93±1.49)岁;支原体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年龄(5.79±1.58)岁。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35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8±1.65)岁,此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与儿童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3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进行血清检测前,嘱家长让2组患儿在前一晚禁食禁水,于清晨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ml,然后离心血清并将血清保存在20℃的条件下,应用颗粒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肺炎支原体和病毒血清进行检测[2],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让患儿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指导患儿进行深咳,在巧克力平板培养基和血平板培养基上完成痰液接种,年龄较小的患儿由护士协助完成[3]。将培养基保存在37℃的条件下并培养48h,然后分离菌珠,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检测仪对菌种进行鉴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血清。给予2组患儿抗生素进行临床针对性治疗,3天后再次采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ml,检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4]。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检测3组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

    1.4数据处理

    实验中的计量资料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95%作为置信区间,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

    2.結果

    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组患儿和对照组的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4.29%,显著高于支原体组的22.86%和对照组儿童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血清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能够和细菌中的细胞壁、细胞膜及磷脂酰胆碱发生作用,当机体发生细菌感染或创伤,患者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当患者感染程度减轻或疾病转归,患者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会快速下降[5]。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当中,已经成为检测和判断临床肺炎病原的一个具有标准性意义的物质。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多数有细菌和病毒引起,临床上及时、有效的鉴别两者对患儿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病原学检测虽然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但耗时长,抗体检出时间往往滞后于临床症状,影响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且需要较高的检测条件及较多的采血量,对于小儿患者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正常人机体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当机体出现损伤或病菌侵袭机体时,肝脏可立即产生急性时相蛋白,导致短时间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上升,6~12小时即可检测到,可作为急性期病情程度的诊断指标之一,而C-反应蛋白不受患者性别、年龄、贫血等影响,对于急性期的检测明显优于病原学检测,同时,血清C-反应蛋白不受患者放化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是判断患者炎症转归的一个良好指标,能够为患儿的早期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有效依据。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组的患儿和对照组健康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达94.29%,显著高于支原体组,能够显著提高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有效率和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具有使用推广价值。综上所述: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对患者的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准确把握治疗时机,防止病情恶化,能够为患儿的早期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慧刚. 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含量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1):3615-3617.

    [2]金瑄.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49-49.

    [3]李玉霞,谢鹤,李贵才,等. C-反应蛋白、Glu水平联合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意义的临床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2981-2982.

    [4]徐新齐. 解析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23-123.

    [5]许长礼.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诊治中的价值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12-12., 百拇医药(秦雪莲)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呼吸系统疾病 > 小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