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
编号:13611780
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12
     摘要:目的:研究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人进行血清 及HCY水平测定的效果,针对颈动脉彩超分组情况分别测算各组VEGF及HCY水平平均值,再选取同时期无管腔狭窄患者20例对照分析。结果: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人VEGF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颈动脉越狭窄,VEGF及HCY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强,病变程度越严重,VEGF、HCY水平越高。

    关键词:VEGF;HCY;颈部血管彩超;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是脑血液供应的主渠道,两侧颈动脉为脑组织供血量达80%[1]。一旦頸动脉狭窄,会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目前认为肌体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血管腔径狭窄至闭塞的主要原因。VEGF、HCY、CRP等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笔者为分析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进行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方法与病例选择

    为分析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拟定此次研究于2016年03月至2017年09月在我院进行,规定研究时间内我院门急诊及神经内、外科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无管腔狭窄病人20例。其中包括12例轻度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为0-50%),14例中度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70%),其余为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为70%以上)。

    经年龄统计、病程统计:观察组年龄集中58岁左右,并且80%的患者均大于44岁,但不超过80岁,平均数(59.1±16.3),病程的极大值为5.32年,平均数(3.56±0.71),男女比例为7:5;对照组年龄集中在60岁左右,并且80%的患者均大于47岁,但不超过79岁,平均数(60.3±17.4),病程的极大值为5.47年,平均数(3.63±0.82),男女比例为1: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纳入[2-3]所有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诊断标准患者。排除肝肾、心肺功能异常患者,排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排除代谢异常者。

    1.2一般方法

    1.2.1血清VEGF与Hcy测定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血3 mL,分装两个试管,其中一个待血凝后分离血清-70℃备检。ELISA法测定VEGF;另一支试管分离血清立即检测,Hcy 正常值15 ~20 μmol/L。具体步骤和方法参照检验科相关流程及方案。

    1.2.2彩色超声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借助IU22 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诊断分析:探头频率为9~12 MHz,取样容积2—4 mm,血流与声束夹角低于60度,探头轻触皮肤,沿颈根部胸锁乳突肌与气管间颈动脉走行方向,自下而上连续纵向、横向扫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和远端,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1.3效果评价 分析两组血清VEGF及HCY水平,分别就不同分型(重度、中度轻度颈动脉官腔狭窄)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18.0系统;计量(x±s),t检验;计数(n,%),X2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清VEGF及HCY指标情况 观察组中,重度狭窄患者的VEGF 及HCY水平最高,轻度狭窄患者水平最低,这表示病变越严重,VEGF 及HCY水平越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

    2.2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血清VEGF 及HCY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主要原因,详细数据见下表2: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增强,对维持内膜完整性、调解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邓旭等[4]也在研究中指出,颈动脉闭塞患者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多。Hcy能改变血小板活性,通过活化血小板,促进聚集增强血液粘稠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等会损伤内皮细胞,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浸润,细胞功能改变后会导致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笔者为分析血清VEGF 及HCY与管腔狭窄关系: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VEGF 及HCY水平均较高;且观察组中重度狭窄患者的VEGF 及HCY水平最高,轻度狭窄患者水平最低;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血清VEGF 及HCY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主要原因,95%CI分别为(3.06-6.85;2.11-7.39)。这与邓旭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研究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VEGF、HCY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强,管腔越狭窄,血清中VEGF、HCY水平越高,因此可作为评估病变程度的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卉君,陈晓鹏,江忠文等.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1):30-33.

    [2]季娟,丁长青,王雪璐等.颈部血管彩超、CTA联合评估颈内动脉狭窄与前循环急性脑梗死[J].中外医疗,2017,36(16):14-18.

    [3]吕康,刘斌,刘玉玲等.CT 血管成像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2014,(9):1306-1308.

    [4]邓旭,贾得志.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5):2037—2039., 百拇医药(伍海军 张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