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83
编号:13602309
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健康前沿》 20183
     摘要:目的 评估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疗效。方法 收集CTVA患者48例,所有患者初始均给予4周的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治疗,4周后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继续用药6周,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周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胸闷症状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0周试验组胸闷症状评估、PE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可快速有效改善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胸闷症状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关键词: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胸闷变异型哮喘,最大呼气流速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是一种新近报道的哮喘亚型[1],以胸闷为惟一临床症状,这类患者无反复发作的喘息和呼吸困难,无咳嗽,肺部听诊无哮鸣音,却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胸闷变异型哮喘如不积极治疗可发展成为典型哮喘,因此找寻有效治疗药物,对改善疾病症状及预后尤为重要。吸入激素加长效β2激动剂联合制剂(ICS+LABA)为哮喘指南推存CTVA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意在评价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治疗CTVA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 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并确诊为胸闷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试验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0~58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初始均4周的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50ug/250ug(1掀),2 /次。4周后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继续用原药同剂量治疗6周,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观察治疗前、治疗10周后胸闷症状的变化。

    1.3.2 肺功能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0周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

    1.4 判断标准

    1.4.1胸闷症状:显效:胸闷缓解;有效:胸闷症状减轻;无效:胸闷无减轻。

    1.4.2、肺功能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0周峰流速仪记录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值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一)±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 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胸闷症状治疗10周后试验组疗效(胸闷症状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PEF值比较:治疗10周后试验组PEF为336±32(L/min),治疗10周后对照组,PEF为224±36(L/min),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EF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支气喘哮喘可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冷空气,理化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除了典型的夜间或清晨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3],哮喘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型,容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4]。CTVA 以胸闷为惟一症状发病,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胸闷为主要症状哮喘者表现为小气道通气功能阻塞为主,可伴呼气延长,但不一定有哮鸣音。胸闷和咳嗽是哮喘最常见症状,可能是在周围性小气道中,炎症所致粘液栓、水肿或平滑肌收缩的结果。因周围小气道为主,阻塞不一定有明显气道阻力增加和FEV1降低。在哮喘早期生理改变是隐约和细微的变化[5-6]。CTVA控制不好,可转化为典型哮喘,为了探索该型哮喘有效的控制方案,本文患者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吸入剂治疗10周后,胸闷症状均改善,PEF均升高,提示吸入激素加长效β2激动剂联合制剂治疗CTVA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Shen HH,Hua W,Wang PL,et al. A new phenotype of asthma:chest tightness as the sole presenting manifestation[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3,111(3):226 -227.

    [2]中華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

    [3]2016 GINA Report,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vailable online:http://www.ginasthma.org/.

    [4]潘颖超,王红,陆月明,胸闷变异性哮喘 1 例及文献复习[J]. 临床肺科杂志,2017,22(5):962-963.

    [5]朱本洪,沈建秀,胸闷为主要症状哮喘的临床通气功能和变态反应特征[J]. 胸闷为主要症状哮喘的临床通气功能和变态反应特征,2000,20(4):225-226.

    [6]Cherniack-RM . Physiologic diagnosis and function in asthma. Clin Chest Med,1995,16(4):567-81.

    作者简介:

    赵九艳,女,1978年生,贵州省兴仁县人,职称学历:主治,硕士,研究方向:呼吸内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