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编号:13599880
早期空肠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84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空肠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早期空肠营养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早期空肠营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5天后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0%VS85.3%),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空肠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个体营养指标,恢复个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恢复。

    关键词:早期空肠营养护理;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

    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重,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较高,近些年随着医疗基础的发展重症胰腺炎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内分泌紊乱,若未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致患者死于器官衰竭[1]。目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方法包括肠内营养支持以及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何种营养支持方式尚未得到统一意见,且临床相关研究资料较少[2]。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护理以及早期空肠营养护理,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单位时间内治疗效果,从而论证明早期空肠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23~72岁,平均年龄在(52.2±2.5)岁,发病时间最短为4小时,发病时间最長为36小时,平均病程(12.2±1.2)小时。病因:有17例患者因胆源性疾病,有11例患者因暴饮暴食,有6例患者因其他原因。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在(53.2±2.5)岁,发病时间最短为4小时,发病时间最长为35小时,平均病程(12.8±1.2)小时。病因:有17例患者因胆源性疾病,有12例患者因暴饮暴食,有5例患者因其他原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符合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出现急性持续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高出正常值3倍以上,且经B超以及CT等影像学检验发现典型临床症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患者。(2)排除患有其他胰腺疾病患者,(3)排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者家属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3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吸氧、抑制胰液分泌、解痉止痛、抗生素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监测患者心、肝、肺等脏器功能,防止个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常规治疗2天后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肠外营养护理,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或外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予患者20%的复方氨基酸以及中长链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早期空肠营养护理,(1)早期空肠营养基本实施步骤:在胃内镜下经鼻将营养管插送至十二指肠降段以完成内镜下鼻空肠营养管安置术,而后向胃管中注入适量造影剂,观察营养管位置,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腹痛加重的症状,若个体未出现腹胀、腹痛加重,首日给予500ml百普素肠内营养剂输液泵泵注,初始泵注百普素在20ml/h,而后每隔24小时增加泵注百普素输注量至100ml/h,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进一步提高百普素泵注量,百普素最大泵注量应控制在100ml至120ml,待患者腹部CT显示个体胰腺周围渗出液明显减少,血淀粉酶持续正常2天至3天后拔出导管,给予患者饮食过度。(2)早期空肠营养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就早期空肠营养治疗措施、目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早期空肠营养治疗重要性认知,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对于恐惧、焦虑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列举从给你案例的方式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②空肠营养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有效控制营养液泵入速度,记录营养管长度,检查营养管固定情况,给予营养管日常维护,避免营养管出现脱落、折损。③输注营养液时给予患者体位护理,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患者上半身与床板呈30度夹角,以减少反流、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体质量以及上臂肌压等营养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症状积分判定个体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改善情况,0分至4分依次表示个体腹痛腹胀程度。

    (2)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发热、呕吐、上腹部压痛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发热、呕吐、上腹部压痛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均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发热、呕吐、上腹部压痛等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转为手术治疗。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临床治疗效果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体质量以及上臂肌压等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治疗5天后共有33例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对照组共有29例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http://www.100md.com(张晓)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