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85
编号:13598284
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健康前沿》 20185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组胺药和药物供应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查我院门诊皮肤科2017年1至12月的过敏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门诊处方1005份,根据《门诊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逐项填写,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使用率偏高(32.34%),主要应用的是第l代和第2代H。受体拮抗剂、部分H受体拮抗剂和少数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存在同时使用1~3种抗组胺药,未能充分利用第2代抗组胺药的特点,抗组胺药选择缺乏针对性及部分药物使用剂量偏大、疗程较长,增强了治疗效果却忽略了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结论:皮肤科抗组胺药使用率偏高,临床应提高认识、规范管理、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纽膝药物;皮肤科疾病;综述

    0引言

    抗组胺药是目前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其使用合理性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随着抗组胺药的广泛使用及新型抗组胺药的不断推出,不合理用药现象不断增多,临床疗效不理想,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引起了临床医师、药师的关注。为了解基层医疗单位抗组胺药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笔者对本单位皮肤科2017年1月至12月使用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统计分析如下。

    l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皮肤病防治所门诊2017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并统计其中的抗组胺药处方。分别统计病人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药品名称、剂型、给药途径)和联合使用的情况。联合用药的统计中不包括外用药物。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抽取的总处方数为1005张,其中抗组胺药处方为325张,占总处方数的32.34%。其中男126人次,女199人次,构成比为38.77%和61.23%,病人年龄分布在4个月~83岁,平均年龄45.32岁。

    2.2用药情况

    325张处方中涉及抗组胺药l4种,4种剂型,2种给药途径。第二代H-受体拮抗剂共114份,占35.18%,其中特非那丁处方量逐年下降,氯雷它丁和西替利嗪相近,氯马斯丁仅占4.6%(15份);第一代H-受体拮抗剂主要为去氯羟嗪、赛庚啶、扑尔敏和非那更等,共211份,占64.92%;H-受體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占5.23%(17份);其它还涉及酮替酚、多虑平、脑嗌嗪及氯环利嗪等。

    2.3联合用药情况

    325张抗组胺药处方中,联合用药者为125张(38.46%),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者为85张、三种者为22张、四种者为17张、五种者为1张,分别占联合用药的68.00%、17.60%、8.00%、6.40%;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的药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维生素C、PP、钙剂等)为101张、糖皮质激素为25张、抗组胺药为42张、中成药为22张、抗生素为5张、抗真菌药为5张,分别占联合用药的38.46%、31.08%、7.69%、12.92%、6.77%、1.54%、1.54%。不合理联合用药情况不合理联合用药的处方数为33份,占联合用药的26.4%及抗组胺药处方的10.15%。其中抗组胺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32份、同类抗组胺药合用29份、与加重抗组胺药心脏毒性的药物合用20份、其它4份,分别占37.65%、34.12%、23.53%、4.71%。

    3讨论

    调查分析表明,抗组胺药处方占总处方量的32.34%,处方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均为第二代H。受体拮抗剂,说明第二代H-受体拮抗剂已经成为皮肤科临床首选的抗组胺药物,占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第二代H受体拮抗剂疗效肯定、又无传统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特非那丁及阿司咪唑的心脏毒性逐渐引起临床关注。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门诊量逐年上升,抗组胺药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处方频率理应有所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有所上升,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使用过度问题。两种或几种抗组胺药及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在皮肤科临床较常见。合理的联合用药会提高治疗效果,不合理的联合使用,不仅起不到增强治疗效果作用,甚至于加重药物的毒性反应,引起不良后果。

    抗组胺药的不合理联合使用在皮肤科较为多见。其原因可能有下列两方面:一方面,近年来不断有新型组胺拮抗剂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临床医师不能及时掌握有关的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另一方面,处方质量管理多侧重一般项目的检查,而对处方内在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重视不够。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应该引起临床皮肤科医师和药师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统计显示,合理使用两种或几种抗组胺药可增强治疗效果,如第二代H。受体拮抗剂无镇静作用,止痒效果往往不理想,常与传统抗组胺药联合使用,但所选的药物应属于不同类别。西替利嗪系羟嗪的羟化衍生物,与氯环利嗪、去氯羟嗪同属于哌嗪类,联合使用显然不能增强治疗效果,却可能增加毒副作用。抗组胺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降低后者的治疗效果,这类处方占联合用药的34.12%,居不合理用药的首位,提示这种错误的联合使用在基层皮肤科医生中较为多见,值得高度重视。

    近年来,第二代H-受体拮抗剂的心脏毒性作用受到关注,如同时服用可使其蓄积的药物,诱发心率失常的危险性增加,我们统计的处方主要是与酮替芬、西米替丁、酮康唑等药的联合使用,这类药物还包括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环孢素A、头孢克罗、环丙沙星、戒酒硫等。西米替丁对心脏传导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使用时尤其应慎重。

    4文章小结

    加强临床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对过敏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的科学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组胺药;组织相关合理用药的专题学习,并作为医师上岗前和继续教育课程,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红.抗组胺药在儿童和妊娠期妇女中的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7):568.

    [2]唐德胜.抗组胺药的发展变化及其作用特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31., http://www.100md.com(杨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