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 > 视觉
编号:13596096
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后视觉功能的恢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86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后视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观察2017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4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觉功能重建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眼球位置大多恢复正常,正位率高达90%以上;患者双眼单视3级功能恢复效果显著(p<0.05)。讨论:共同性斜视手术可使成人患者视觉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并可极大程度矫正患者眼球变形,对于恢复患者视觉功能、提升其外在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同性斜视;视觉功能;双眼单视

    共同性斜视是指双眼视轴不能聚焦同一目标,也不互相平时,通常表现为一眼正视时,另一眼偏斜,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是一种常见眼科病[1]。由于人体视觉功能在8岁时成熟,因此临床中将8岁以上患者定义为成人斜视[2]。在以往共同性斜视的治疗中,主要是以改善患者外观,起到美容目的,但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通过共同性斜视手术还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视觉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实际效果,我院特行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月行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男38例,女36,年龄9.4~34.2岁,平均年龄(23.47±2.08)岁;内斜视29例,外斜视45例;病程0.7~24.7年,平均病程(12.15±1.05)年。

    1.2术前检查

    在行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视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利用角膜映光法及三棱镜遮盖法检查患者眼位变化程度(分别在33厘米及6米处的斜视度数),其中33厘米斜视度数:10.5°~大于40°,平均斜视度数(23.07±3.27)°,6米斜视度数:12.8°~大于40°,平均斜视度数(24.45±3.59)°;通过Titmus立体图对患者单眼双视功能进行检查。

    1.3手术方法

    使用0.3%浓度的盐酸奥布卡因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手术量根据术前患者多次检查的最大斜角度数设计,对于最大斜角度数大于25°患者,通常行外直肌及双下肌后徙术;对于最大斜角小于25°患者,通常行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于存在外展受限症状患者,主要以增强同侧内直肌及减弱对侧外直肌为治疗原则。取穹窿部结膜部位做切口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分离结膜下部相关组织,将内外直肌全部勾起,并利用吸收性良好的双套环缝线进行后徙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保持坐位,并使用交替遮盖检查患者眼球运动变化,并结合检查结果,适量调整双套环缝线松紧程度,期间需要特別注意不能对患者眼球水平运动带来影响,最后将眼球结膜切口缝合,在手术结束后可使用适量抗生素眼膏为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并进行加压包扎。

    1.4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患者眼球正位率及术后1周、3月内双眼单视功能。眼球正位判定:术后通过三棱镜遮盖法对患者斜视度数进行检查,正位:三棱镜度数在±10Δ以内;过矫:三棱镜度数>+10Δ;欠矫:三棱镜度数>-10Δ。单眼视功能:通过Titmus立体图检查,共分为4级,0级:单眼或视功能混淆;1级:同时视,双眼同时接受视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大脑;2级:融合视,在同时视前提下,大脑神经指导视网膜对物体综合成像;3级:立体视,拥有独立三维立体成像视觉功能。

    1.5统计学意义

    研究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患者眼球正位

    术后眼球正位患者67例(90.54%),过矫患者3例(4.05%),欠矫患者4例(5.41%),眼球正位率为90.54%(67/74),眼球位置矫正正位率达90%以上,效果显著。

    2.2术后视觉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后患者视功能获得显著改善,3月后0级患者显著减少(p<0.05),3级视功能患者相比1周内及治疗前明显更多(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共同性斜视发病率呈爆炸式增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儿童中共同性斜视发病率已超过1.8%,共同性斜视将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同时对患者外在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儿童共同性斜视由于眼球发育并部成熟,可塑性较强,在其临床治疗中,可通过适量训练、矫正治疗;但对于成人共同性斜视而言,患者眼球发育成熟,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其手术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患者眼球正位及视觉功能恢复[3]。

    本次研究中,对行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1周进行眼球正位检查发现,患者眼球正位率高达90.54%,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眼球将出现不同程度回位现象。研究中部分过矫患者在3月后变为正位,而部分正位患者变为欠矫,可能由于人体自身适应能力影响,对于斜视程度一定控制,使得检测斜视度数略小与实际度数,此外,麻醉作用也可能对治疗起到一定影响。双眼单视功能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根据研究显示,长期斜视对立体视的干扰最大,本次研究中,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有效帮助大多0级患者建立了同时视、融合视功能,在术后3月内,0级患者显著减少,并且通过对同时患者进行有效训练,可有效增强患者视觉融合力,进一步帮助患者建立立体视。

    综上所述,通过共同性斜视手术可有效使患者眼球正位,促进视觉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钟华红,刘春民,邓宏伟,等. 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J]. 临床眼科杂志,2017,25(3):276-278.

    [2]卜立敏,杨积文,刘洋.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19(2):103-105.

    [3]王予伟. 共同性斜视术后欠矫与过矫对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185-2186., 百拇医药(彭芳 陈圣龙)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 >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