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
编号:13594329
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健康前沿》 20187
     摘要:目的:探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选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1.1±0.7)分、(2.1±0.9)分,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10.0%、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疼痛护理干预

    带状疱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多数患者都会在治疗后出现神经痛,导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通常与年龄、病毒、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以镇痛、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方法为主[1]。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一定要加强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本文现对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选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范围42~81岁,平均为(60.6±6.2)岁;病程范围1~10个月,平均为(4.6±1.0)个月。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范围43~81岁,平均为(60.8±6.6)岁;病程范围1~10个月,平均为(4.6±1.2)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给予入院指导、术前准备、口头宣教、环境营造、用药指导、床旁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即①第1d护理:向患者说明疼痛护理的重要性,明确疼痛管理目标,了解患者疼痛程度,进而给予恰当处理。②第2~3d护理:向患者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觀察患者用药反应,提前告知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积极和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以此减轻患者疼痛程度。③第4~6d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多吃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微调疼痛护理方案,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疼痛。④第7d至出院前护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发症征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恰当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出院指导,留下患者联系方式,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①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之间,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大。②并发症主要有便秘、尿路感染、肢体麻木。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组观察数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为百分比形式,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为( )形式,若P<0.05,表示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RS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N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10.0%、33.3%,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刀割样、针刺样、撕裂样疼痛,同时伴有局部皮肤超敏反应[2]。在医疗模式不断改进的形势下,护理干预的辅助效果越来越显著,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一定要注重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疼痛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制定的护理方案,通过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患者疼痛阈值,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有效预防便秘,增强胃肠道功能,及时排出机体中毒素,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通过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进而让患者乐观面对治疗,提高临床依从性,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与相关文献报道[3]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春瑞.疼痛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效果[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01):145-146.

    [2] 曹桂娴,李萍,吴笛.疼痛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1):34-36.

    [3] 白俊萍,吴秋霞.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131-132., http://www.100md.com(牛彦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