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癌
编号:13564544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94
     摘要:目的:探究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疑似食管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使用碘液黏膜染色法,全部患者的黏膜病灶均行病理活检检查,将染色图像与病理活检结果作对比。结果:诊断准确率对比,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活检诊断准确率无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食管患者为16例,占比为34.78%,中度食管癌患者为22例,占比为47.82%,重度食管癌患者为8例,占比为,17.39%,癌前病变组织为21例,占比为94.45%(21/22)。结论:食管黏膜碘染色服可形成不同的图像,与患者的活检结果关系密切,食管黏膜碘染色的成像结果与患者的恶变组织成正相关,该种方适用于浅表食管癌的诊断和癌前病变筛查中,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浅表食管癌;癌前病变组织学

    早期诊断食管癌可延长食管癌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浅表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通过内镜检查以及X射线检查时,并无明显征象。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不断进步,发现通过黏膜碘染色可有效判断浅表食管癌和各类癌前病变组织,染色后浅表型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图像均存在差异性,并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与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极为相似[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下文将对探究结果进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70例我院收治的疑似食管癌患者,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行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使用碘液黏膜染色法。参与本实验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6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0岁,患者的最小年龄为5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23±3.16)岁,女性患者为2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1岁,患者的最小年龄为5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92±3.46)岁。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内径检查,镜头从贲门处向距离20cm左右的门齿处退出,并随着胃镜活检口将雾状喷洒管插入到其中,将浓度为1.5%的碘液由上至下进行均匀喷洒,使用剂量大约在20ml左右,随后使用蒸馏水对其进行冲洗,并将蒸馏水吸取干净,由下至上对其表面症状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染色结果:正常食管粘膜:染色结果为棕褐色,因鳞状上皮细胞与糖原会发生氧化反应,表现为棕褐色;异常组织,因食管癌患者和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内的糖原被大量消耗,染色后主要显示为碘液本身颜色,称为不着色。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本实验的70例疑似食管癌患者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计算,诊断准确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病理检测结果

    70例疑似是食管癌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得出:48例患者为食管癌患者,22例患者存在癌前病变组织。

    2.2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分析

    染色后,全部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不着色,46例患者表现不着色程度极为明显,占比为95.83%(46/48),21例患者的表现相对明显,为癌前病变组织,占比为94.45%(21/22)。46例患者中,早期食管患者为16例,占比为34.78%,中度食管癌患者为22例,占比为47.82%,重度食管癌患者为8例,占比为,17.39%。

    2.3 诊断准确率对比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活检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碘染色法在临床中得以应用是根据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可与碘发生化学反应,经过染色后不着色区域可表现出不同深浅的黄色,此时与患者鳞状上皮细胞内的含糖原量有关,也与癌变细胞在黏膜表面的暴露密度存在一定联系,患者鳞状上皮细胞含糖原量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细胞分化程度越差,含糖原量就会相应降低,细胞内糖原含量越低,说明患者癌变程度越明显[2]。

    黏膜上皮细胞癌变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黏膜表面细胞的暴露程度。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癌症和重度癌前病变组织上皮组织完全癌变,并且能够充分暴露于黏膜表面,因此,染色后可表现为完全不着色,并且呈深黄色,而中度癌前病变患者,其上皮存在一些表面黏膜,有一薄层鳞状上皮细胞,经内镜下观察,可发现其细胞黏膜未完全暴露,经染色后,黄色集中于中部,轻度而癌前病变患者及异型细胞只在上皮呈1/3处,不着色程度较差,可观察为淡黄色表现[3]。

    综上所述,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与患者的癌变组织呈正相关,患者的癌变组织越多,不着色表现越明显。

    参考文献:

    [1]王国清,刘韵源,郝长青.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J]. 中华肿瘤杂志,2014,26(6):342-344.

    [2]孙士梅,陈卫昌.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图像和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J]. 中外医学研究,2015,09(32):25-26.

    [3]陈炳芳,孙克文,丁炎波.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聯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2013,19(9)36-37., http://www.100md.com(罗鹏)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