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95
编号:13562416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健康前沿》 20195
     摘要:中医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是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多次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临床发现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中医内科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现已得到临床的高度认可和赞同。为此,本文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不良反应

    引言:为研究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94例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中医内科疾病进行活血化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本院中医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纳入标准:①病情稳定者;②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③家属、患者于研究前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阅读签字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健全者;②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③研究前接受过其他治疗者;④合并肿瘤、心力衰竭(心衰)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研究组女20例,男2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06±7.26)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2±3.26)年;痛经9例,偏头痛10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慢性盆腔炎8例,腰椎骨质增生症8例。对照组女21例,男2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96±7.01)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47±3.17)年;其中痛经8例,偏头痛10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慢性盆腔炎7例,腰椎骨质增生症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对照组。①痛经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规格:0.3g×20粒)0.3g/次,2次/d,口服。②偏头痛者:给予麦角胺咖啡因(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4002,规格:1mg×12s)1mg/次,3次/d,口服。③慢性支气管炎者:给予盐酸氨溴索(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04,规格:4ml:30mg)15mg,将上述药物放置雾化吸入器中,雾化吸入20min,2次/d。④慢性盆腔炎者: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0024,规格:0.4g×12粒)0.8g/次,3次/d,口服。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呕吐、乏力、恶心)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病情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可见显著好转,病情3个月内偶有发作;无效: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甚有加重迹象,3个月内频频发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消瘀散结、活血通络的功效,中医认为,血瘀主要是由于血离静脉、血运受阻所致,是病理变化的一种产物,多在患者脏腑器官、组织细胞中体现,影响脏腑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2]。长期的瘀血极易导致头痛、痛经等疾病,瘀血虽然病变部位不同,但均可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要治则。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中医内科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结合实践经验认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过程中,应注意辨证施治,例如由于寒凝所致的血瘀,应以温阳散寒为主,对于气血虚弱者,应注重补血补气,身体虚弱者,避免过度活血化瘀,防止损伤患者正气,其次要严格把握活血化瘀的禁忌证,例如对于孕妇,切不可采取活血化瘀法治疗。总之,血瘀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体器官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活血化瘀法能够化人体内瘀血,保证血液运行顺畅[3]。

    结论:

    简而言之,中医内科疾病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济山,吴立军.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2):00211-00211.

    [2]任齐欢,杜大刚.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5):97,29.

    [3]杨瑞云,郝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123., 百拇医药(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