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
编号:1356252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健康前沿》 20195
     摘要:探讨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共纳入20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者纳入对照组(43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双号者纳入观察组(43例),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86例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无效者7例,其中2例为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35%,与对照组的88.37%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水平均更优,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远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可首选周边虹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相比小梁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更有利于患者正常眼压及视力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小梁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属眼科常见疾病,患者多是由于瞳孔阻滞、周边虹膜和小梁网粘连或堵塞小梁网导致房水外流受到阻碍,引起眼压升高。该疾病可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关键在于短时间内使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经大量降眼压药物处理数小时后眼压仍未达到安全范围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以挽救和保护患者的视力。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86例展开分组讨论,旨在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和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效果,为其治疗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20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者纳入对照组(43例),双号者纳入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27例、16例,年龄26~75岁,均龄为(52.1±4.4)岁,高眼压持续时间12~72h,平均(46.8±11.2)h;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构成为26:1:7,年龄28~76岁,均龄为(52.6±4.6)岁,高眼压持续时间10~72h,平均(46.5±11.1)h。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2]

    患眼房角突然全部或大部分关闭,眼压急剧升高,表现为剧烈眼部胀痛、视力高度减退、头痛、恶心呕吐等,患眼球结膜出现水肿、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现象,角膜雾状水肿,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眼底由于角膜水肿混浊无法看清,且发作后伴有虹膜扇形萎缩、角膜后壁及晶状体前囊的色素沉着、晶状体青光眼斑三联征,并结合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检查即可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诊断标准;入院时眼压超40mmHg,接受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8h后,眼压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病,如葡萄膜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者;存在既往抗青光眼手术史及白内障、玻璃体切除等其他内眼手术史者;術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房角粘连性关闭不超过1/2全周或房角关闭为贴附性关闭者;单用降眼压药物每天2次后检查24h眼压恢复正常水平者。

    1.4方法

    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常规给予镇静、止血剂治疗,术前半小时静滴250ml200g/L的甘露醇,行局麻后,行上直肌缝线牵引固定眼球,于距离角膜缘9mm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充分暴露巩膜,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使用0.3mg/mL丝裂霉素棉片贴敷结膜瓣、巩膜瓣,贴敷40min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再行前房穿刺,将房水充分放出以实现降眼压。然后在巩膜床中央紧贴巩膜瓣基底处切除角膜和角膜缘组织2mm×2.5mm,同时切除相应宽基底周边虹膜,尼龙线缝合巩膜瓣顶角,原位缝合结膜瓣。术毕后给予散瞳剂治疗,每天2次,同样也给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类滴眼液治疗。

    观察组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局麻后,于患者结膜瓣处取一长约4mm的切口,同时自角膜缘厚界前0.5mm处切开板层,切口大小为10mm,厚度为3mm。然后向前分离0.5mm,穿透深层角膜组织,进入前房,保持角膜内切口与角膜缘切口长度相同。按压切口后部,至周边虹膜脱落完全后,彻底冲洗切口位置的色素上皮层,保证切口前缘角膜表面平整,在使用烧灼法固定虹膜,术毕后给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类滴眼液治疗。

    1.5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及视力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前房出血、伤口渗漏、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

    1.6疗效判定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末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眼压<20mmHg,视野恢复正常,且视力完全恢复正常评为显效;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20mmHg,视野恢复正常,视力基本恢复正常评为有效;需行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视野异常,视力未恢复正常评为无效。

    1.7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包开展数据分析工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水平,2组计量数据比较行秩和检验;采用%表示手术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2组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疗效的比较

    86例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无效者7例,其中2例为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35%,与对照组的88.37%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 百拇医药(侯密)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