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95
编号:13562536
患儿血管因素对静脉穿刺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健康前沿》 20195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小儿由于血管细小,发育不完善,导致其静脉穿刺的难度大,失败率高。静脉穿刺术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在儿科抢救中若静脉穿刺能做到一针见血则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并为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值得探讨[1]。本文通过患儿血管因素对静脉穿刺效果影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

    1.血管方面

    1.1血管特性

    浅静脉位于浅筋膜内,位置表浅,清晰易见,是静脉穿刺的适宜部位。上、下肢浅静脉分别起于手背静脉网和足背静脉弓,这些部位的浅筋膜松弛、往往缺乏脂肪,静脉移动性比较大,静脉穿刺时应注意固定静脉。头皮静脉的管壁与皮下组织的纤维束连接紧密,血管损伤不易回缩,出血较多,需及时压迫止血。婴幼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浅表易见,并且易于固定,是静脉穿刺首选静脉。[2]

    1.2血管选择

    护士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和血管的显现情况对穿刺部位血管进行选择,临床上一般一岁以下的患儿常选择头皮静脉穿刺,一岁以上的患儿常选择手背和足背静脉穿刺。穿刺操作前操作者先对血管进行评估,对于患儿血管较细小、不充盈而无回血者,可采用注射器轻推入少量生理盐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