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摘要: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污染物品和医疗器械最为集中的部门,也是交叉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该部门工作人员长期需要与各类生物、物理、化学性有害物质、锐利器械、污染物品接触,因而职业危害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1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不重视标准预防,对职业性损害的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1.2 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种污染医疗物品回收过程中,要对带有排泄物、分泌物、脓液、血迹污染的物品和各种器械进行清点,一些手术刀片和针头等锐利物品极易刺伤工作人员[1]。
1.3 物理因素:
1.3.1 锐器损伤: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害的概率大,是因为在回收、清点、清洗、包装的整个过程中,容易被刀片、手术剪、止血钳、缝合针、针头等锐器刺伤,工作人员被患者血液、引流液、尿液、唾液、脓液等分泌物污染的锐器损伤,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多。而我国的由于防护意识差、在偏远落后的山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方锐器伤害的发生率更高。
1.3.2 噪音的伤害:供应室主要灭菌设备是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据有关劳动部门检测,其中抽真空时,噪声强度在90-98dB,超过我国对工业区噪音标准极限值55~60dB;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及工作者发生焦躁、耳鸣、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1.3.3 热源损伤:高压蒸汽灭菌器在工作时最高温度可达132℃—134℃,:干热灭菌锅温度高达180℃;在开启这些设备卸載物品时,如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会导致烫伤的发生。
1.3.4 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照射常用于供应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如防护不栏或直接接触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红斑、皮炎、角膜炎、头痛,长时间接触可诱发皮肤癌。
1.3.5 强迫体位带来的伤害: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洗、包装物品时,需取强迫体位长时间站立操作,颈椎病、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4 化学因素: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都会接触到碱性、酸性、含酶清洗剂等各种化学消毒剂,乙醇及含氯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可以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对皮肤黏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伤害,长期接触有诱发细胞突变,导致癌症和胎儿畸形出现的可能。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2.1.1 制定并完善防护制度:制定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及流程管理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违反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各项制度的人员,及时进行批评、帮助,同时落实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2.1.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去污处配备防水围裙、护目镜、橡胶手套、安装非接触式水开关及干手设施等。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转化为职业防护行为,养成职业防护习惯,掌握锐器刺伤时的处理程序,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2.1.3 加强知识培训:本院供应室人员年龄层次老化,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因此,必须每月组织学习使人人知晓防护知识,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2.2 生物因素的防护: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洗和回收医疗物品时,需要佩戴防水围裙、一次性鞋套、护目镜、橡胶手套、帽子及口罩等防护设备。对于特殊的感染性医疗物品,需要首先进行彻底的消毒后,再将其回收清洗。
2.3 物理因素防护:
2.3.1 锐器损伤的防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等操作流程,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若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快速冲洗,并用活力碘行伤口处消毒和包扎,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
2.3.2 噪音伤害的防护: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保证相对独立的一个工作区域,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走路轻,以避免噪声污染。
2.3.3 热源损伤的防护:注意个人防护,采取防护措施,开启锅门时工作人员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热气烫伤;在卸载物品时,应待物品冷却后再取,使用隔热手套接触物品,避免直接接触而引起烧伤、烫伤;尽量采用空调设施,以降低室内温度。
2.3.4 紫外线伤害的防护:在使用紫外线灯、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时,禁止人员进入室内,避免人体的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
2.3.5 强迫体位伤害的防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注意节力的原则,注意经常变换身体姿势,避免疲劳和一个姿势持续时间太长,工作结束后可做颈、背、腰的保健操或局部按摩,做好自我保健[2-3]。
2.4 化学因素的防护: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配制方法及特性,取出和配制消毒物品时,要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设备,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原液。完成消毒液拖地、擦拭工作后,立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以降低室内的氯浓度。
3 小结:通过对供应室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和防范管理,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对职业伤害的认识,从而自觉的遵守和严格地执行各项制度与流程,明显降低了职业危险因素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影响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毅丽.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31-232.
[2]王亚绒.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4):7570-7571.
[3]刘慧玲.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范对策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97-998., http://www.100md.com(刘玉丽 杨良玉 聂金群)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1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不重视标准预防,对职业性损害的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1.2 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种污染医疗物品回收过程中,要对带有排泄物、分泌物、脓液、血迹污染的物品和各种器械进行清点,一些手术刀片和针头等锐利物品极易刺伤工作人员[1]。
1.3 物理因素:
1.3.1 锐器损伤: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害的概率大,是因为在回收、清点、清洗、包装的整个过程中,容易被刀片、手术剪、止血钳、缝合针、针头等锐器刺伤,工作人员被患者血液、引流液、尿液、唾液、脓液等分泌物污染的锐器损伤,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多。而我国的由于防护意识差、在偏远落后的山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方锐器伤害的发生率更高。
1.3.2 噪音的伤害:供应室主要灭菌设备是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据有关劳动部门检测,其中抽真空时,噪声强度在90-98dB,超过我国对工业区噪音标准极限值55~60dB;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及工作者发生焦躁、耳鸣、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1.3.3 热源损伤:高压蒸汽灭菌器在工作时最高温度可达132℃—134℃,:干热灭菌锅温度高达180℃;在开启这些设备卸載物品时,如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会导致烫伤的发生。
1.3.4 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照射常用于供应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如防护不栏或直接接触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红斑、皮炎、角膜炎、头痛,长时间接触可诱发皮肤癌。
1.3.5 强迫体位带来的伤害: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洗、包装物品时,需取强迫体位长时间站立操作,颈椎病、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4 化学因素: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都会接触到碱性、酸性、含酶清洗剂等各种化学消毒剂,乙醇及含氯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可以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对皮肤黏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伤害,长期接触有诱发细胞突变,导致癌症和胎儿畸形出现的可能。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2.1.1 制定并完善防护制度:制定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及流程管理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违反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各项制度的人员,及时进行批评、帮助,同时落实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2.1.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去污处配备防水围裙、护目镜、橡胶手套、安装非接触式水开关及干手设施等。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转化为职业防护行为,养成职业防护习惯,掌握锐器刺伤时的处理程序,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2.1.3 加强知识培训:本院供应室人员年龄层次老化,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因此,必须每月组织学习使人人知晓防护知识,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2.2 生物因素的防护: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洗和回收医疗物品时,需要佩戴防水围裙、一次性鞋套、护目镜、橡胶手套、帽子及口罩等防护设备。对于特殊的感染性医疗物品,需要首先进行彻底的消毒后,再将其回收清洗。
2.3 物理因素防护:
2.3.1 锐器损伤的防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等操作流程,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若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快速冲洗,并用活力碘行伤口处消毒和包扎,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
2.3.2 噪音伤害的防护: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保证相对独立的一个工作区域,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走路轻,以避免噪声污染。
2.3.3 热源损伤的防护:注意个人防护,采取防护措施,开启锅门时工作人员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热气烫伤;在卸载物品时,应待物品冷却后再取,使用隔热手套接触物品,避免直接接触而引起烧伤、烫伤;尽量采用空调设施,以降低室内温度。
2.3.4 紫外线伤害的防护:在使用紫外线灯、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时,禁止人员进入室内,避免人体的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
2.3.5 强迫体位伤害的防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注意节力的原则,注意经常变换身体姿势,避免疲劳和一个姿势持续时间太长,工作结束后可做颈、背、腰的保健操或局部按摩,做好自我保健[2-3]。
2.4 化学因素的防护: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配制方法及特性,取出和配制消毒物品时,要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设备,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原液。完成消毒液拖地、擦拭工作后,立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以降低室内的氯浓度。
3 小结:通过对供应室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和防范管理,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对职业伤害的认识,从而自觉的遵守和严格地执行各项制度与流程,明显降低了职业危险因素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影响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毅丽.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31-232.
[2]王亚绒.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4):7570-7571.
[3]刘慧玲.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范对策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97-998., http://www.100md.com(刘玉丽 杨良玉 聂金群)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