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36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全部研究对象分到观察组与对照组之中。其中,在对照组,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办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而且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则需要将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之中,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众所周知,民众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由于民众生活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升高的态势,极大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由于其存在病情复杂,而且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导致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因此增加,从而也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风险事件。因此,为了降低风险事件在心血管患者的出现概率,则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予以关注和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之中。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为36例,男性患者为32例;在观察组中,女性患者为35例,男性患者为33例。同时,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工作中,所有研究对象从性别与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例如,饮食护理、常规护理等。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方法,具体内容为:(1)评估患者病症风险。如果心血管患者还伴有其它慢性疾病的话,一旦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休克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也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2)评估用药风险。一般来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需要依据患者的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以免不良反应的出现。(3)评估仪器风险。心电监护仪以及心电图仪等设备是护理过程中需要经常使用的仪器,如果护理人员对上述设备疏于维护、保养,则会提高仪器使用的安全风险。(4)评估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则会对护理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形成影响,同时也会提高风险事件的出现概率。
1.3疗效标准
对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记录。同时,在评判患者满意度时,10分为评判满分,如果评分大于6分,则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护理风险
3.1.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其还不具备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能力,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导致患者的病情加剧。另外,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治疗的事项,或者没有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过往病史进行询问,也会导致相应风险事件的发生。
3.1.2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过关
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不过关,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例如,在对病人实施抢救过程中,由于无法熟练的使用仪器设备,致使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3.1.3护理人员欠缺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的实施护理工作时,欠缺责任意识,导致没有按照既定的要求来开展护理工作,甚至出现发错药、打错针等情况,严重的提高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3.2防范策略
3.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将风险管理小组在心血管内科部成立,并由护士长或责任忽视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的负责人。同时,由风险管理小组评估实际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贯彻与实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3.2.2建立并完善入院评估体系
护理人员要对每一位收治的心血管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将其安置到合适的病房之中,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宜教工作。
3.2.3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在心血管内科中,需要对其的护理人员实施更加专业化的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条不紊的开展。
总之,为了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则需要将护理风險管理方法效的在护理过程中加以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梅兰,杨风萍.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2)
[2]景俊.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0), 百拇医药(邓家倩)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众所周知,民众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由于民众生活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升高的态势,极大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由于其存在病情复杂,而且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导致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因此增加,从而也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风险事件。因此,为了降低风险事件在心血管患者的出现概率,则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予以关注和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之中。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为36例,男性患者为32例;在观察组中,女性患者为35例,男性患者为33例。同时,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工作中,所有研究对象从性别与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例如,饮食护理、常规护理等。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方法,具体内容为:(1)评估患者病症风险。如果心血管患者还伴有其它慢性疾病的话,一旦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休克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也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2)评估用药风险。一般来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需要依据患者的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以免不良反应的出现。(3)评估仪器风险。心电监护仪以及心电图仪等设备是护理过程中需要经常使用的仪器,如果护理人员对上述设备疏于维护、保养,则会提高仪器使用的安全风险。(4)评估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则会对护理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形成影响,同时也会提高风险事件的出现概率。
1.3疗效标准
对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记录。同时,在评判患者满意度时,10分为评判满分,如果评分大于6分,则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护理风险
3.1.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其还不具备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能力,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导致患者的病情加剧。另外,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治疗的事项,或者没有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过往病史进行询问,也会导致相应风险事件的发生。
3.1.2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过关
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不过关,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例如,在对病人实施抢救过程中,由于无法熟练的使用仪器设备,致使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3.1.3护理人员欠缺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的实施护理工作时,欠缺责任意识,导致没有按照既定的要求来开展护理工作,甚至出现发错药、打错针等情况,严重的提高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3.2防范策略
3.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将风险管理小组在心血管内科部成立,并由护士长或责任忽视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的负责人。同时,由风险管理小组评估实际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贯彻与实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3.2.2建立并完善入院评估体系
护理人员要对每一位收治的心血管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将其安置到合适的病房之中,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宜教工作。
3.2.3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在心血管内科中,需要对其的护理人员实施更加专业化的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条不紊的开展。
总之,为了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则需要将护理风險管理方法效的在护理过程中加以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梅兰,杨风萍.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2)
[2]景俊.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0), 百拇医药(邓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