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13551892
中医治疗乙肝研究思想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910
乙型肝炎,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治法
     摘要:乙型肝炎起病隐匿,容易复发,每迁延成慢性,并有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趋势。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保肝降酶是目前西医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但迄今尚无理想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我们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兹结合临床实际,谈谈乙型肝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以与同道共磋。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治法;

    1疫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

    疫毒是指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病邪,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时气、非时之气、异气、疠气、杂气、毒气等,其所致疾病一般称为温病、温疫等。疫毒致病的最大特征是传染性强,易于发生流行。故曰: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温疫论)。中医学还认识到疫毒并非一种,而是一病一气,如吴又可在瘟疫论中就指出:为病各种,是知其气不一也,杂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这种一气自成一病和一病自有一气的观点,与现代医学认为每种传染病皆有其特异性病原体惊人相似。

    2疫毒湿热瘀郁、肝脾肾失养是主要病理环节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肝病易于传脾,乙肝也不例外。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