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发热
编号:13551636
儿童发热家长认识误区多多多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910
     发热是儿童常见病症之一,除引起儿童身体不适之外,也常常导致家长过度担忧和焦虑,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危害孩子身心健康,严重时影响家庭关系,危及和谐医患关系,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儿童发热不是特别了解,有较多认识误区。笔者选了10个问题,做了200份问卷调查,结果没有一个家长全部答对。

    误区一、只要儿童发热了就必须尽快降下来,否则孩子可能烧坏孩子大脑、出现抽惊。

    其实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个体征或症状,发热通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身体正在对抗感染,体温升高能使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机体代谢增加、血流加快,排出病原微生物,刺激身体的某些防御机制,比如白细胞,它可以攻击和摧毁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发热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对抗感染,并且能获得一定免疫力。人的大脑有着内在的恒温机制,它可以保护大脑防止过高体温的损害,只有当脑外伤使这种恒温机制受损或过于封闭的高温环境使大脑无法散热时,才会导致脑损伤,家长无需过分紧张。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于3个月到6岁的孩子,其中12-18月大时最常见。多数发生于发热初期24小时内,这种发作通常只会出现几分钟,虽然很可怕,但一般无需治疗就能自动停止,也不会导致其他疾病,高热惊厥抽搐并不意味着会使孩子患上癫痫病,也并不一定会给孩子造成脑损伤。正确的做法是,体温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体温超过38.5℃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他吃、睡、玩都正常,即使体温超过38.5℃,很可能也不需要任何治疗;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发热不舒服,可以在家给他使用退热药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和布洛芬(如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是最常用的两种退热药。

    误区二、发热不能吃牛奶、肉、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

    他们认为高蛋白食物蛋白质含量高,不易消化,并且产生热量多,加重发热,其实发热儿童饮食需要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水,以及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利于疾病恢复,高蛋白质食物不会加重发热。

    误区三、儿童发热是炎症引起,必须使用抗生素

    他们认为抗生素能杀灭了病毒、细菌,这样温度才能恢复正常,其实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作用,随意口服抗生素百害而无一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到3岁且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高于3天的可以到医院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源)进一步明确是否细菌感染,是否使用抗生素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误区四、只要发热就可以常规使用物理降温、退热贴、酒精擦浴全用,配合退热药治疗发热

    目前很多文献提示,口服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冰水擦浴和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对降温有一定好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寒颤、皮肤鸡皮疙瘩和哭闹等情况,明显增加宝宝的不舒服感觉,而且对病程的转归没有任何好处。现在不主张常规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不出汗或短时间内体温又升高),则可以考虑物理降温;孩子寒战时(体温上升期)则禁止物理降温。酒精来给孩子擦身,这可能会引起寒战,反而提高核心体温。通过皮肤或呼吸吸入酒精还可能导致严重问题。洗冷水和冰敷也可能引起寒战,反而会提高核心体温。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可能使孩子不舒服甚至过敏,建议不要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注意看退热贴的成分中不能有药物成分;只能贴一帖,不要贴太多;如果孩子抗拒,就不要强迫他使用。美国儿科学会在2014年发行的第六版《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中已經不再建议使用温水浴或温水擦身来治疗发热。因此在最新的指南中已经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误区五、使用中药或者中成药配合西药,中西结合有利于退热。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要注意各种药物是否有相同的成分,如许多中成药、感冒药通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此时再使用西药退热,就可能使用两种含相同成分的药物很容易导致过量发生危险,因此我们要看药物说明,避免重复用药。

    误区六、发热时需要捂被子,有利于发汗退热。

    其实捂被子不利于散热,可以加重发热,引起儿童不适,其实正确护理就是不用穿过多的衣物、也不要过多包被,这样有利于散热,只有在寒颤是可以盖被子,体温上升后要注意减少衣物要散热。

    误区七、发热需要看医生,反复发热要多次看医生,甚至到多家医院看病,苦点累点都值。

    其实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发展和恢复过程,不要因为一时未退热,一天跑几次或几家医院。这样不但孩子得不到休息,造成治疗紊乱,影响疾病的恢复,而且还可能使孩子再感染,只有热度持续不退,或发现孩子精神不好、出现频繁呕吐、呼吸费力的,或原有的病症加重,有发热抽搐病史的,才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误区八、交替或者联合使用退热药这样不产生耐药性。

    儿科研究不推荐将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联合布洛芬(美林)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将乙酰氨基酚(泰诺)与布洛芬(美林)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误区九、不管药物副作用,只要体温降下来,心理就踏实。

    家长最担心发热,只有还在发热,他们就会短期内多次使用不同退热药,甚至使用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安乃近,氨酚咖敏片、尼美舒利降温,其实儿科只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退热,其他药物副作用大,不推荐使用。

    误区十、儿童反复发热,为了尽快降温,要求输液治疗。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发展和恢复过程,儿童发热多数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持续2~3天才能退热,不需要输液治疗,当1)患儿皮肤、口唇粘膜干燥、苍白,皮肤弹性减低;2)患儿出现了抽搐;3)患儿出现了不褪色皮疹;4)患儿活动减少、昏睡或无正常应答;5)患儿鼻翼扇动,呼吸气促(6-12月,>50次/分;>1岁,>40次/分);6)心动过速(<1岁,>160次/分;1-2岁,>150次/分;2-5岁,>140次/分);7)婴幼儿进食及尿量均较平日明显减少;8)3-6个月婴儿,体温≥39℃;≤3个月,体温≥38℃;9)患儿发热≥5d需要有医生判断是否输液治疗。, 百拇医药(王开元)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