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526594
寒冷天气关注风寒指数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日 新民晚报 2012.01.02
    

    ◆霍雨佳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在气温很低的晴朗冬日,人们外出时并不觉得很冷;而有时气温并不低,只是因为有风,却有一种寒风刺骨的感觉。要弄清楚其间的奥妙,就需要明白“感觉温度”这一概念,以及空气流动(风)、空气湿度对感觉温度的影响。

    所谓冷、热,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一种感觉,气象环境学家把这种人为感觉到的冷、热称之为“感觉温度”,它与实际气温有直接的关系,但绝不是一回事。专家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风的作用使对流换热加快,散热效率也提高,所以同是零度气温,有风时人会感到很冷(感觉温度较低),无风时则不是太冷(感觉温度较高);空气湿度也影响人体散热,也直接影响着感觉温度,研究数据表明:当气温为26℃、空气相对湿度为90%时,人体的感觉温度就犹如气温为32℃、湿度为20%的情况一样。当然,冬季里湿度对感觉温度的影响要小一点,但也不是没有。

    不过,感觉温度带有主观的性质,是没办法测量的。在寒冷的冬季,哪一种指标能够反映感觉温度的大小呢?绝对的反映是不可能的,但是一种叫“风寒指数”的指标能够基本反映感觉温度。依据这一指数,人们就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来安排生活起居,从而确保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从目前的天气预报节目看,风寒指数作为“生活指数预报”的一种,还没有在全国普及,目前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具体指标。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例如在我国的海南三亚,一年四季都如同夏天,就不可能发布什么风寒指数预报。即使在冬季气候特征明显的地区,风寒指数的指标也不一样。

    在我国四川,冬季风寒指数是根据以温度、风速为变量的函数公式,直接计算出来,然后将结果分为9级,其中4-9级分别为偏冷、较冷、冷、很冷、寒冷、极其寒冷,这些指标肯定适合四川全省,也应该比较适合我国中部地区。

    还有许多地方根据风寒指数大小,结合空气湿度情况,将计算结果分为6级,从小到大依次为:感觉天气较凉、偏凉、较冷、很冷、寒冷和极冷。

    正因为风寒指数的地区和季节差异,普通居民关注风寒指数,最重要的是关注反映感觉温度的“冷情”而不是数字。一般来说,当风寒指数定义为“较冷”时,感觉温度就较低了,人们会感觉到寒冷。此时,心脏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要避免从暖和房间突然走出户外,尤其是刮风雨雪、阴冷天气时,因为温差太大易诱发心绞痛,可预先适应一下,使身体有一温度上的缓冲,这样出门更安全些。外出时要穿够衣服,注意头部、背部和四肢的保暖。这些身体不太好的人,饱餐后也不宜外出,因为饱餐后较多血液流向胃肠道,使心脏本身供血相对减少,加上胃肠道大量吸收营养物质,如脂肪等,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流动,易引起血栓形成,若再加上寒冷,无疑是雪上加霜。

    健康居民关注风寒指数时,也要关注“较冷”,一旦“较冷”或更冷的天气出现,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衣食住行,让健康不受风寒的影响。, 百拇医药